注射用司妥昔单抗(Sylvant)中文说明书

注射用司妥昔单抗(Sylvant)中文说明书

温馨提示

外包装仅供参考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用名称:注射用司妥昔单抗、萨温珂、Sylvant、Siltuximab for Injection

药品规格:100mg/瓶; 400mg/瓶

生产厂家:EUSA 、Cilag AG

功能主治:
注射用司妥昔单抗(Sylvant)功能主治为:用于治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和人疱疹病毒8型(HHV-8)阴性的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成人患者。

司妥昔单抗.jpg

注射用司妥昔单抗(Sylvant)详细信息
【基本信息】
·通用名称:注射用司妥昔单抗
·商品名称:萨温珂、Sylvant
·英文名称:Siltuximab for Injection
·规格:100mg/瓶; 400mg/瓶
·性状:本品为白色冻干粉末。
·成分:活性成分:司妥昔单抗,重组人-鼠嵌合抗 IL-6 单克隆抗体。
     辅料:L-组氨酸,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聚山梨酯 80,蔗糖。
·储存条件:本品应于 2℃~8℃避光正置保存和运输,不得冷冻。
        本品配制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配制完成后立即使用。如果配制后需要贮藏,使用者应负责确保满足以下储存时间和条件,复溶后在 2 小时内将溶液加入10输液容器中,在加入输液容器后 6 小时内完成给药。
·有效期:36个月

【适应症】
· 本品用于治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和人疱疹病毒 8 型(HHV-8)阴性的多中心 Castleman 病(MCD)成人患者。

【用法用量】
1.给药方式:必须静脉输注给药,由合格医疗专业人员在适当医疗监护下操作。
2.推荐剂量:11mg/kg,每 3 周一次,每次输注至少 1 小时,直至治疗失败。
3.治疗标准:前 12 个月每次输注前需进行血液学检查,之后每 3 个给药周期检查一次,需满足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相关指标要求,有特殊情况的如出现重度感染、重度非血液学毒性、重度输液相关反应等应暂停或终止治疗。
4.特殊人群:肾功能和 / 或肝功能损害患者未进行正式药代动力学研究;老年患者无需剂量调整;17 岁及以下儿童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确立。
5.使用注意
 · 仅供单次使用,配制及注射注意无菌操作。不要与其它药物在同一静脉管路中输注。
 · 计算剂量等相关用量,用特定针头,输液袋含 5% 葡萄糖,材质有要求。
 · 小瓶在室温放置约 30 分钟后复溶,100mg 小瓶用 5.2mL、400mg 小瓶用 20mL 无菌水复溶,轻轻旋转助溶,60 分钟内溶解,检查无异物和变色方可使用。
 · 从 250mL 输液容器抽出与复溶溶液相同体积液体弃用,将复溶溶液缓慢加入并混匀,复溶溶液放置不超 2 小时,添加到输液容器后 6 小时内完成给药,用特定装置输注 1 小时,不与其他药物同一管路输注,未使用产品或废弃物按当地要求处置。
 · 未使用的产品或废弃物应按当地要求处置。

【不良反应】
一、常见不良反应
2.感染及侵染类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鼻咽炎
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2.代谢及营养类疾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3.神经系统疾病:头晕、头痛
4.呼吸系统疾病:口咽喉痛
5.血管及淋巴管疾病:高血压
6.胃肠系统疾病:恶心、腹痛、呕吐、便秘、腹泻、胃食管反流病、口腔溃疡
7.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皮疹、瘙痒症、湿疹
8.肌肉骨骼疾病:关节痛、肢体疼痛
9.肾脏疾病:肾损害
全身性疾病:局部水肿、体重增加
二、输液相关反应和过敏反应
· 在临床研究中,约5.1%的司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患者出现输液相关反应或超敏反应,其中重度反应为0.8%,严重不良事件为0.4%,未报告死亡结局事件。
· 长期治疗的MCD患者中,输液相关反应或超敏反应的发生率为6.3%,其中重度反应为1.3%。
三、免疫原性
· 在临床研究中,抗司妥昔单抗抗体的总体发生率为0.9%。
· 在检测出抗司妥昔单抗抗体的患者中,均未观察到抗药抗体对安全性或疗效产生影响。
注意事项:
· 使用司妥昔单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感染、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输液相关反应和过敏反应等。
·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输液时应遵循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确保输注过程的安全。
总之,司妥昔单抗在治疗特定疾病时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时应充分了解并遵循医嘱,确保用药安全。

【禁忌】
· 对活性物质或成份中所列任何辅料严重超敏者禁用本品。

【注意事项】
1.并发活动性重度感染:重度感染未痊愈者勿用,因研究中有严重感染情况,还观察到低球蛋白血症,且该药会掩盖炎症症状,医师要密切监测患者以防严重感染,同时临床研究排除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等明显感染患者,联用某些药时出现过乙肝病毒再激活病例。
2.接种疫苗:治疗前 4 周内、治疗期间或末次给药后 3 个月内,不得接种减毒活疫苗,因其临床安全性不确定。
3.血脂参数:用药后可能出现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需参照高血脂管理指南管理患者。
4.输液相关反应和超敏反应:输注时若有轻至中度反应,减慢或停止输液可能改善,消退后可低速率重新输并考虑用药治疗;若不耐受或出现重度超敏反应则终止给药,出现速发严重过敏反应要有应对准备。
5.恶性肿瘤:虽免疫调节药或增恶性肿瘤风险,但现有数据未显示司妥昔单抗有此风险。
6.胃肠穿孔:临床试验有胃肠穿孔报告,高风险患者慎用,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评估。
7.肝功能损害:用药后有肝转氨酶等指标异常报告,已有肝功能损害或相关指标升高者用药要监测。
8.对驾驶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基本无影响或影响极小。
治疗期间,请遵循医嘱进行定期检查,关注上述风险并及时报告任何不适。

【特殊人群用药】
一、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 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必须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 3 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 妊娠:应告知妊娠期女性本品对于胎儿的潜在风险。不推荐妊娠女性和有
生育能力但未采用避孕措施的女性使用司妥昔单抗。只有当获益明显大于风险时,司妥昔单抗才能用于孕妇。
· 哺乳期妇女:由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胃肠穿孔),因此,应告知患者。在司妥昔单抗治疗期间或最后一次服药后 3 个月内不建议进行母乳喂养。
· 生育能力:目前的非临床数据没有表明司妥昔单抗治疗对生育力产生影响
二、儿童
·尚未确立司妥昔单抗在 17 岁及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三、老年人
· 司妥昔单抗的药代动力学(PK)或安全性未见显著的与年龄相关的差异。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药物相互作用】
· 尚未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临床数据】
1.研究1(CNTO328MCD2001):
这是一项II期、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评估司妥昔单抗治疗MCD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53例患者接受司妥昔单抗+最佳支持治疗(BSC),26例患者接受安慰剂+BSC。主要发现如下:
· 患者特征:中位年龄48岁,男性占66%,亚洲人占48%,白种人占39%。MCD组织学亚型中,透明血管型占33%,浆细胞型占23%,混合型占44%。
· 主要有效性:司妥昔单抗组中肿瘤和症状持续缓解发生率为34%,安慰剂组为0%(p=0.0012)。肿瘤缓解率司妥昔单抗组为38%,安慰剂组为4%(p<0.05)。
· 其他终点:司妥昔单抗组至治疗失败的中位时间更长,且更多患者血红蛋白增加≥1.5g/dL。
· 亚组分析:除透明血管组织亚型外,其他亚型均证实治疗有效。透明血管型患者虽未出现肿瘤和症状持续缓解,但基于血红蛋白和至治疗失败时间的变化,表明司妥昔单抗在该亚型中仍具活性。
· 生存期:司妥昔单抗组1年生存率为100%,安慰剂组为92%。
· 亚洲患者:亚洲患者(包括中国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与总体人群一致。
2.研究2(CNTO328MCD2002):
这是一项开放性、长期扩展研究,纳入既往在MCD研究中接受治疗的MCD患者。主要发现如下:
· 治疗持续时间:司妥昔单抗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5.52年(范围:0.8至10.8年),超过50%患者接受治疗时间≥5年。
· 安全性:严重不良事件或≥3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未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未显示与累积暴露量有函数相关性。

【药代动力学】
1.剂量与浓度关系:首次给药后,司妥昔单抗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和血清峰浓度(Cmax)与剂量成正比,而清除率(CL)不受剂量影响。
2.推荐剂量下的表现:以推荐剂量(11 mg/kg,每3周一次)给药后,司妥昔单抗的清除率为3.54 ± 0.44 mL/kg/天,半衰期为16.3 ± 4.2天。重复给药后,清除率稳定,药物在体内中度蓄积。
3.达到稳态:经过6次输注(每3周一次)后,司妥昔单抗的血清浓度达到稳态,峰浓度和谷浓度分别为332 ± 139和84 ± 66 mcg/mL。
4.分布容积: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PK)分析,体重为70kg的男性受试者的中央室分布容积为4.5L。
5.特殊人群的影响:
 · 体重:司妥昔单抗的清除率随体重增加而增加,支持基于体重的给药方案。
 · 性别和年龄:性别和年龄在18至85岁范围内对司妥昔单抗的清除率无临床影响。
 · 种族:种族对司妥昔单抗的清除率也无影响。
 · 老年患者:>65岁和≤65岁患者的PK无显著差异。
 · 肾功能损害:对于基线肌酐清除率≥12 mL/min的患者,司妥昔单抗的PK未受显著影响。轻度至重度肾损害患者的表观清除率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似,但终末期肾病的影响未知。
 · 肝功能损害:对于基线肝功能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的患者,司妥昔单抗的PK未受显著影响。轻度和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表观清除率与肝功能正常患者相似,但重度肝功能损害的影响未知。
 · 儿童与青少年患者:尚未确定司妥昔单抗在儿童与青少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本品用于治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和人疱疹病毒 8 型(HHV-8)阴性的多中心 Castleman 病(MCD)成人患者。

一、常见不良反应
1.感染及侵染类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鼻咽炎
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2.代谢及营养类疾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3.神经系统疾病:头晕、头痛
4.呼吸系统疾病:口咽喉痛
5.血管及淋巴管疾病:高血压
6.胃肠系统疾病:恶心、腹痛、呕吐、便秘、腹泻、胃食管反流病、口腔溃疡
7.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皮疹、瘙痒症、湿疹
8.肌肉骨骼疾病:关节痛、肢体疼痛
9.肾脏疾病:肾损害
全身性疾病:局部水肿、体重增加
二、输液相关反应和过敏反应
· 在临床研究中,约5.1%的司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患者出现输液相关反应或超敏反应,其中重度反应为0.8%,严重不良事件为0.4%,未报告死亡结局事件。
· 长期治疗的MCD患者中,输液相关反应或超敏反应的发生率为6.3%,其中重度反应为1.3%。
三、免疫原性
· 在临床研究中,抗司妥昔单抗抗体的总体发生率为0.9%。
· 在检测出抗司妥昔单抗抗体的患者中,均未观察到抗药抗体对安全性或疗效产生影响。
注意事项:
· 使用司妥昔单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感染、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输液相关反应和过敏反应等。
·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输液时应遵循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确保输注过程的安全。
总之,司妥昔单抗在治疗特定疾病时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时应充分了解并遵循医嘱,确保用药安全。

1.给药方式:必须静脉输注给药,由合格医疗专业人员在适当医疗监护下操作。
2.推荐剂量:11mg/kg,每 3 周一次,每次输注至少 1 小时,直至治疗失败。
3.治疗标准:前 12 个月每次输注前需进行血液学检查,之后每 3 个给药周期检查一次,需满足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相关指标要求,有特殊情况的如出现重度感染、重度非血液学毒性、重度输液相关反应等应暂停或终止治疗。
4.特殊人群:肾功能和 / 或肝功能损害患者未进行正式药代动力学研究;老年患者无需剂量调整;17 岁及以下儿童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确立。
5.使用注意
 · 仅供单次使用,配制及注射注意无菌操作。不要与其它药物在同一静脉管路中输注。
 · 计算剂量等相关用量,用特定针头,输液袋含 5% 葡萄糖,材质有要求。
 · 小瓶在室温放置约 30 分钟后复溶,100mg 小瓶用 5.2mL、400mg 小瓶用 20mL 无菌水复溶,轻轻旋转助溶,60 分钟内溶解,检查无异物和变色方可使用。
 · 从 250mL 输液容器抽出与复溶溶液相同体积液体弃用,将复溶溶液缓慢加入并混匀,复溶溶液放置不超 2 小时,添加到输液容器后 6 小时内完成给药,用特定装置输注 1 小时,不与其他药物同一管路输注,未使用产品或废弃物按当地要求处置。
 · 未使用的产品或废弃物应按当地要求处置。

1.并发活动性重度感染:重度感染未痊愈者勿用,因研究中有严重感染情况,还观察到低球蛋白血症,且该药会掩盖炎症症状,医师要密切监测患者以防严重感染,同时临床研究排除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等明显感染患者,联用某些药时出现过乙肝病毒再激活病例。
2.接种疫苗:治疗前 4 周内、治疗期间或末次给药后 3 个月内,不得接种减毒活疫苗,因其临床安全性不确定。
3.血脂参数:用药后可能出现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需参照高血脂管理指南管理患者。
4.输液相关反应和超敏反应:输注时若有轻至中度反应,减慢或停止输液可能改善,消退后可低速率重新输并考虑用药治疗;若不耐受或出现重度超敏反应则终止给药,出现速发严重过敏反应要有应对准备。
5.恶性肿瘤:虽免疫调节药或增恶性肿瘤风险,但现有数据未显示司妥昔单抗有此风险。
6.胃肠穿孔:临床试验有胃肠穿孔报告,高风险患者慎用,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评估。
7.肝功能损害:用药后有肝转氨酶等指标异常报告,已有肝功能损害或相关指标升高者用药要监测。
8.对驾驶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基本无影响或影响极小。
治疗期间,请遵循医嘱进行定期检查,关注上述风险并及时报告任何不适。

相关药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