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橼酸伊沙佐米(Ixazomib)胶囊中文说明书

枸橼酸伊沙佐米(Ixazomib)胶囊中文说明书

温馨提示

外包装仅供参考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用名称:枸橼酸伊沙佐米胶囊、恩莱瑞、Ixazomib Citrate Capsules

药品规格:按 C14H19BCl2N2O4 计,(1)2.3mg,(2)3mg,(3)4mg

生产厂家:武田制药公司、卢修斯、老挝

功能主治:
枸橼酸伊沙佐米(Ixazomib)胶囊的功能主治为: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用,治疗已接受过至少一种既往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枸橼酸伊沙佐米(Ixazomib)胶囊详细信息
【基本信息】
·通用名称:枸橼酸伊沙佐米胶囊
·商品名称:恩莱瑞
·英文名称:Ixazomib Citrate Capsules
·规格:按 C14H19BCl2N2O4 计,(1)2.3mg,(2)3mg,(3)4mg
·性状:本品为浅粉色胶囊(2.3mg)、浅灰色胶囊(3mg)或浅橙色(4mg)胶囊,囊壳,内容物为白色粉末。
·成分:主要成分:枸橼酸伊沙佐米。
2.3mg:每粒胶囊含 3.3 mg 枸橼酸伊沙佐米,相当于 2.3 mg 伊沙佐米
3mg:每粒胶囊含 4.3 mg 枸橼酸伊沙佐米,相当于 3 mg 伊沙佐米
4mg:每粒胶囊含 5.7 mg 枸橼酸伊沙佐米,相当于 4 mg 伊沙佐米
·储存条件:请勿冷冻,在 2~30°C 保存。为了防止受潮,请置于原包装中保存。
·有效期:36个月

【适应症】
· 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用,治疗已接受过至少一种既往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用法用量】
一、基本用药信息
· 药物组合:伊沙佐米 + 来那度胺 + 地塞米松
· 治疗周期:28天为一周期,共4周
· 监督与监测: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进行疗效与安全性监测
二、推荐起始剂量与给药方案
推荐起始剂量与给药方案(28天周期):
1.伊沙佐米:4mg,每周1次(第1、8、15天服用)。
2.来那度胺:25mg,每日1次(第1 - 21天服用)。
3.地塞米松:40mg,第1、8、15、22天服用。
三、用药注意事项
· 服药时间:伊沙佐米应在进餐前至少1小时或进餐后至少2小时服用,应用水送服整粒胶囊,请勿压碎、咀嚼或打开。
· 治疗前检查:在开始新的治疗周期前,需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00/mm³)、血小板计数(≥75,000/mm³)以及非血液学毒性恢复情况。
· 剂量调整:
 · 如出现血小板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伊沙佐米与来那度胺的剂量。
 · 如出现2级或3级皮疹,需停用来那度胺直至皮疹恢复,并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 如出现周围神经病变,需停用伊沙佐米直至症状恢复,并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 漏服与补服:如漏服伊沙佐米,且距离下次计划给药时间≥72小时,方可补服。否则,不得补服,也不得服用双倍剂量。
四、特殊患者人群
· 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需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 肝损害患者:轻度肝损害无需调整剂量,中度或重度肝损害建议减量至3mg。
· 肾损害患者:轻度或中度肾损害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损害或需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建议减量至3mg。
· 儿童患者:尚未确定安全性和疗效,无数据支持使用。
五、合并用药与预防措施
· 抗病毒药物预防:考虑降低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风险。
· 血栓预防治疗:根据患者基础风险与临床状态评估进行。
· 其他合并用药:如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请参考来那度胺与地塞米松的药品说明书。
总结: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方案,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严格遵守用药指南,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不良反应】
本品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时的主要不良反应如下:
1. 全球 C16010 研究(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最常见不良反应(≥20%):
· 胃肠道:腹泻、便秘、恶心、呕吐
· 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
· 皮肤:皮疹
· 其他:外周水肿、背痛、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
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2%):
· 腹泻:3%
· 血小板减少:2%
· 支气管炎:2%
2. C16010 中国延续研究
最常见不良反应(≥20%):
· 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
· 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带状疱疹
· 胃肠道:腹泻、恶心、呕吐
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2%):
· 肺炎:12%(伊沙佐米组),7%(安慰剂组)
· 带状疱疹:4%(伊沙佐米组)
· 血小板减少:4%(伊沙佐米组)
· 低钾血症:7%(伊沙佐米组)
3. 特定不良反应
· 血小板减少:约2%患者血小板计数≤10,000/mm³,未引起出血或输血需求。
· 胃肠道毒性:约2%患者因腹泻停药。
· 皮疹:约25%的患者出现皮疹,3%为3级皮疹,少数患者因皮疹停药。
· 周围神经病变:28%患者出现,常见为周围感觉神经病变(21%),3%为3级,少数患者因该症状停药。
· 带状疱疹:在伊沙佐米治疗组有4%的患者出现,建议根据需要进行抗病毒预防治疗。
4. 少见严重不良反应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Sweet 综合征)、Stevens-Johnson 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肿瘤溶解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5. 心脏相关不良反应
·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但依然需关注。

【禁忌】
· 对本品活性成份或任何辅料过敏。
· 由于本品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给药,所以关于禁忌方面的其他信息,请参考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的药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
1.血小板减少:治疗期间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通常在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4-21天达到最低值。应至少每月监测一次血小板计数,前3个周期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监测。如发生血小板减少,可调整剂量或输注血小板。
2.胃肠道毒性:可能出现腹泻、便秘、恶心和呕吐。重度症状需调整剂量,并可能需使用止吐、止泻药物和支持性治疗。重度胃肠道事件时,建议监测血清钾含量。
3.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应监测症状,必要时调整剂量。
4.外周水肿:可能出现外周水肿。应评价基础病因,按需提供支持性治疗。3级或4级症状时需调整地塞米松或伊沙佐米剂量。
5.皮肤反应:可能出现皮疹。2级或以上皮疹需通过支持性治疗或剂量调整来治疗。如发生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应停用伊沙佐米。
6.肝毒性:可能发生肝损伤。应定期监测肝酶,3级或4级症状时需调整剂量。
7.妊娠禁忌:女性患者应避免妊娠,并采取高效避孕措施。如发生妊娠,应告知患者潜在危害。
8.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罕见,表现为癫痫发作等,确诊靠脑成像(首选磁共振成像),一旦出现需停用本品。
9.避免与CYP3A强效诱导剂合用:会降低伊沙佐米疗效。如需合用,需密切监测疾病控制情况。
10.心脏电生理学:伊沙佐米不延长QTc间期,对心率影响无临床意义。
11.驾驶与机械操作:虽影响小,但如出现疲劳和头晕,不建议驾驶或操作机械。
12.药品处理:伊沙佐米是细胞毒性药物,避免直接接触胶囊内容物。如破损,避免清扫时扬尘,与皮肤接触后用肥皂和水清洗。未使用药品或废弃物按当地要求处置。
治疗期间,请遵循医嘱进行定期检查,关注上述风险并及时报告任何不适。

【特殊人群用药】
一、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由于本品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给药,因此关于生育能力、妊娠和哺乳方面的其他信息,请参考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的药品说明书。
· 避孕:
有生育能力的男性和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 90 天内必须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对于有生育能力但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不建议使用本品。
当本品与地塞米松(联合给药时,需考虑口服避孕药疗效降低的风险。因此,使用口服激素避孕药物的女性还需采用屏障避孕。
· 妊娠:女性患者在妊娠期不推荐使用本品,因其可能会给胎儿造成伤害。因此,正在接受本品治疗的女性患者应避免妊娠。
· 哺乳期妇女:尚不确定伊沙佐米或其代谢产物是否经人乳汁分泌。目前亦无动物数据。无法排除对新生儿和婴儿的风险,因此应该停止哺乳。
伊沙佐米将与来那度胺联合给药,由于使用了来那度胺,患者应该停止哺乳。
二、儿童
尚未确定年龄小于 18 岁的儿童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无数据支持。
三、老年人
· 对于年龄大于 65 岁的患者,无需调整本品的剂量。
· 在年龄大于 75 岁的患者中,伊沙佐米治疗方案组中有 13 例患者(28%),安慰剂治疗方案组中有 10 例患者(16%)报告停止治疗。
· 在年龄大于 75 岁的患者中,伊沙佐米治疗方案组中有 10 例患者(21%),安慰剂治疗方案组中有 9 例患者(15%)出现心律失常。

【药物相互作用】
·  CYP抑制剂
克拉霉素(CYP3A强效抑制剂):与伊沙佐米联合使用时,伊沙佐米的药物浓度变化微小(Cmax下降4%,AUC上升11%),不需要调整剂量。
·  CYP诱导剂
利福平(CYP3A强效诱导剂):与伊沙佐米联合使用时,伊沙佐米的药物浓度显著降低(Cmax下降54%,AUC下降74%)。因此,不推荐与CYP3A强效诱导剂(如利福平)联合使用。
·  伊沙佐米对其他药品的影响
伊沙佐米不是CYP酶的抑制剂,也不诱导CYP酶活性,因此预计不会通过CYP酶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  基于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
伊沙佐米是P-gp的低亲和力底物,但不会与BCRP、MRP2、OATP、OCT等转运蛋白发生显著相互作用。
·  口服避孕药
地塞米松与伊沙佐米联合使用时,可能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建议使用激素避孕的女性同时采取屏障避孕措施。

【临床数据】
本研究为一项国际、随机化、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C16010),旨在评估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和/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共纳入722例患者(意向治疗人群),通过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伊沙佐米治疗方案组(N=360)和安慰剂治疗方案组(N=362),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耐受的毒性。以下是试验的主要结论:
1.主要研究结果
无进展生存期(PFS):伊沙佐米治疗方案组的PFS显著优于安慰剂组(20.6个月 vs 14.7个月,P=0.012),风险比为0.74(95% CI:0.59, 0.94)。
2.总体缓解率(ORR):
· 伊沙佐米治疗方案组的总体缓解率为78.3%,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71.5%。
· 完全缓解:伊沙佐米组42例(11.7%),安慰剂组24例(6.6%)。
· 非常好的部分缓解:伊沙佐米组131例(36.4%),安慰剂组117例(32.3%)。
3.治疗后缓解持续时间:
· 伊沙佐米治疗方案组的缓解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0.5个月,安慰剂组为15.0个月。
4.总生存期(OS):
· 经过中位随访23个月,伊沙佐米治疗方案组的中位OS为53.6个月,安慰剂组为51.6个月(P=0.495)。
· 这表明两组在总生存期方面无显著差异。
5.亚组分析
· 在不同年龄组、细胞遗传学风险分层(如1q扩增和高风险患者)等亚组中,伊沙佐米治疗方案均表现出较安慰剂治疗更好的PFS。
6.中国亚组研究
· 在中国的亚组研究中,伊沙佐米治疗方案组的PFS为6.7个月,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4个月(P=0.035)。
7.肾损害患者
· 在存在重度肾损害的患者中,伊沙佐米治疗方案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部分患者有疾病稳定或缓解。
8.生活质量
· 通过EORTC QLQ-C30和MY-20评估,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两组中相似且保持不变。
9.总结
· 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缓解率,相较于安慰剂治疗,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优势。生活质量维持良好且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相当。

【药代动力学】
1.吸收:
· 口服后约1小时达到血浆浓度峰值。
· 平均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为58%。
· AUC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与剂量成比例。
· 高脂饮食会降低伊沙佐米的AUC。
2.分布:
· 伊沙佐米高度与血浆蛋白结合,并分布到红细胞中。
· 稳态分布容积较大。
3.生物转化:
· 伊沙佐米主要通过多种CYP酶和非CYP蛋白代谢清除。
· 在临床相关浓度下,无特异性CYP同工酶起主要代谢作用。
4.消除:
· 伊沙佐米具有多相消除曲线。
· 全身清除率个体差异较大。
· 终末半衰期较长,为9.5天。
· 每周口服给药,AUC会蓄积到大约2倍。
5.排泄:
· 主要通过尿液和粪便排泄。
· 尿液中回收的伊沙佐米原型药物占给药剂量较少。
6.特殊人群:
· 肝损害:轻度肝损害对伊沙佐米的PK无影响,但中度或重度肝损害患者的非结合AUC会增加。
· 肾损害:轻度或中度肾损害对伊沙佐米的PK无影响,但重度肾损害或需要透析的ESRD患者的非结合AUC会增加。伊沙佐米不会被透析清除。
· 年龄、性别、人种:这些因素对伊沙佐米的清除无临床显著性影响,尽管亚裔患者的平均AUC较高,但与白人患者的AUC有重叠。

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用,治疗已接受过至少一种既往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本品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时的主要不良反应如下:
1. 全球 C16010 研究(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最常见不良反应(≥20%):
· 胃肠道:腹泻、便秘、恶心、呕吐
· 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
· 皮肤:皮疹
· 其他:外周水肿、背痛、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
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2%):
· 腹泻:3%
· 血小板减少:2%
· 支气管炎:2%
2. C16010 中国延续研究
最常见不良反应(≥20%):
· 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
· 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带状疱疹
· 胃肠道:腹泻、恶心、呕吐
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2%):
· 肺炎:12%(伊沙佐米组),7%(安慰剂组)
· 带状疱疹:4%(伊沙佐米组)
· 血小板减少:4%(伊沙佐米组)
· 低钾血症:7%(伊沙佐米组)
3. 特定不良反应
· 血小板减少:约2%患者血小板计数≤10,000/mm³,未引起出血或输血需求。
· 胃肠道毒性:约2%患者因腹泻停药。
· 皮疹:约25%的患者出现皮疹,3%为3级皮疹,少数患者因皮疹停药。
· 周围神经病变:28%患者出现,常见为周围感觉神经病变(21%),3%为3级,少数患者因该症状停药。
· 带状疱疹:在伊沙佐米治疗组有4%的患者出现,建议根据需要进行抗病毒预防治疗。
4. 少见严重不良反应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Sweet 综合征)、Stevens-Johnson 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肿瘤溶解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5. 心脏相关不良反应
·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但依然需关注。

一、基本用药信息
· 药物组合:伊沙佐米 + 来那度胺 + 地塞米松
· 治疗周期:28天为一周期,共4周
· 监督与监测: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进行疗效与安全性监测
二、推荐起始剂量与给药方案
推荐起始剂量与给药方案(28天周期):
1.伊沙佐米:4mg,每周1次(第1、8、15天服用)。
2.来那度胺:25mg,每日1次(第1 - 21天服用)。
3.地塞米松:40mg,第1、8、15、22天服用。
三、用药注意事项
· 服药时间:伊沙佐米应在进餐前至少1小时或进餐后至少2小时服用,应用水送服整粒胶囊,请勿压碎、咀嚼或打开。
· 治疗前检查:在开始新的治疗周期前,需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00/mm³)、血小板计数(≥75,000/mm³)以及非血液学毒性恢复情况。
· 剂量调整:
 · 如出现血小板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伊沙佐米与来那度胺的剂量。
 · 如出现2级或3级皮疹,需停用来那度胺直至皮疹恢复,并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 如出现周围神经病变,需停用伊沙佐米直至症状恢复,并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 漏服与补服:如漏服伊沙佐米,且距离下次计划给药时间≥72小时,方可补服。否则,不得补服,也不得服用双倍剂量。
四、特殊患者人群
· 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需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 肝损害患者:轻度肝损害无需调整剂量,中度或重度肝损害建议减量至3mg。
· 肾损害患者:轻度或中度肾损害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损害或需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建议减量至3mg。
· 儿童患者:尚未确定安全性和疗效,无数据支持使用。
五、合并用药与预防措施
· 抗病毒药物预防:考虑降低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风险。
· 血栓预防治疗:根据患者基础风险与临床状态评估进行。
· 其他合并用药:如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请参考来那度胺与地塞米松的药品说明书。
总结: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方案,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严格遵守用药指南,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1.血小板减少:治疗期间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通常在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4-21天达到最低值。应至少每月监测一次血小板计数,前3个周期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监测。如发生血小板减少,可调整剂量或输注血小板。
2.胃肠道毒性:可能出现腹泻、便秘、恶心和呕吐。重度症状需调整剂量,并可能需使用止吐、止泻药物和支持性治疗。重度胃肠道事件时,建议监测血清钾含量。
3.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应监测症状,必要时调整剂量。
4.外周水肿:可能出现外周水肿。应评价基础病因,按需提供支持性治疗。3级或4级症状时需调整地塞米松或伊沙佐米剂量。
5.皮肤反应:可能出现皮疹。2级或以上皮疹需通过支持性治疗或剂量调整来治疗。如发生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应停用伊沙佐米。
6.肝毒性:可能发生肝损伤。应定期监测肝酶,3级或4级症状时需调整剂量。
7.妊娠禁忌:女性患者应避免妊娠,并采取高效避孕措施。如发生妊娠,应告知患者潜在危害。
8.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罕见,表现为癫痫发作等,确诊靠脑成像(首选磁共振成像),一旦出现需停用本品。
9.避免与CYP3A强效诱导剂合用:会降低伊沙佐米疗效。如需合用,需密切监测疾病控制情况。
10.心脏电生理学:伊沙佐米不延长QTc间期,对心率影响无临床意义。
11.驾驶与机械操作:虽影响小,但如出现疲劳和头晕,不建议驾驶或操作机械。
12.药品处理:伊沙佐米是细胞毒性药物,避免直接接触胶囊内容物。如破损,避免清扫时扬尘,与皮肤接触后用肥皂和水清洗。未使用药品或废弃物按当地要求处置。
治疗期间,请遵循医嘱进行定期检查,关注上述风险并及时报告任何不适。

相关药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