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达莫司汀(Belrapzo)中文说明书

苯达莫司汀(Belrapzo)中文说明书

温馨提示

外包装仅供参考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用名称:reakisym,Belrapzo,Bendeka,Bendamustine,Treanda, BENDIT,  Leuben

药品规格:25mg;100mg

生产厂家:Teva Pharmaceutical

功能主治:
白血病,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苯达莫司汀(Belrapzo).jpg

规格:

25mg;100mg。

性状:

本品一般为注射用粉针剂。

适应症:

1、本品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2、用于在利妥昔单抗或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6个月内,病情仍然进展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用法用量:
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以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应使用6个治疗周期以上,在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天和第2天给药,推荐剂量为100mg/m2。经静脉滴注给药,一次给药时间不应少于30min。如出现4级血液学毒性或临床症状明显的≥2级的非血液学毒性,应暂停给药,待非血液学毒性恢复至≤1级和(或)血细胞计数改善(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血小板计数≥75×109/L),才可恢复治疗,但需要降低剂量。
(1)出现3级血液学毒性,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天和第2天,应降低剂量至50mg/m2;如大于3级或以上的毒性复发,则降低剂量至25mg/m2。
(2)出现3级或以上非血液学毒性应降低剂量至50mg/m2,继后是否向上调节剂量,应由治疗医生考虑。

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恶心、呕吐、疲乏、虚弱、腹泻、皮疹、搔痒、一些感染症状和体征(如持续咽喉疼痛、发热和寒战)、容易碰伤/出血以及口腔溃疡等;

苯达莫司汀严重副作用可能还有骨髓抑制、肿瘤溶解综合征等。

用药禁忌:

1、对本品及甘露醇过敏者禁用。
2、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患者Ccr3×ULN禁用。
4、妊娠期妇女使用本品可对胎儿造成伤害,禁止使用。
5、尚未明确本品是否可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根据药物对母体的重要性,选择停药或停止哺乳。
6、儿童的有效性尚未确定,但安全性与成人相似。

注意事项:

外渗:苯达莫司汀是一种刺激性物质;确保在输液之前和输液过程中正确放置针头或导管;避免外渗。外渗后会出现红斑,明显肿胀或疼痛等。

胃肠道毒性:苯达莫司汀与中度呕吐相关;建议使用止吐药以防止恶心和呕吐。

肝毒性:已报告严重和致命的肝损伤病例,通常在开始治疗的前3个月内。一些患者的混杂因素包括联合治疗、进展性疾病或乙肝再激活。监测肝功能。

过敏或输液反应: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发冷、发烧、瘙痒和皮疹。

低钾血症:已报告有低钾血症;密切监测心脏病患者的钾。

继发性恶性肿瘤:接受苯达莫司汀治疗的患者中已经报道了恶性肿瘤(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支气管癌)和癌前病变的病例。

溶瘤综合征:可致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需对该症状有预见性并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胎儿毒性:根据作用机理和动物繁殖研究的数据,子宫内接触苯达莫司汀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建议女性患者在接受本品治疗期间和治疗停止后3个月内避免妊娠。如果在妊娠期间使用本

品,或者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妊娠,则应当告知患者本品可能对胎儿造成的潜在危害。建议接受本品治疗的男性患者在同期采用可靠的避孕措施。

未在妊娠女性中进行充分且具有良好对照的研究。如果患者在妊娠期间使用本药,或者在使用本品期间妊娠,则应将本品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告知患者。

尚不清楚本药是否可经乳汁分泌。由于许多药物经乳汁分泌,且本品可能具有导致母乳喂养胎儿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须权衡利弊,决定停止哺乳或是停药。

【儿童用药】

本品在儿童患者中使用的有效性尚未确定。

【老年用药】

年龄<65岁患者和>65岁患者的疗效(整体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相似。不考虑年龄因素,所有176例患者中至少发生了1起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的活性代谢产物y羟基苯达司汀和N-去甲基苯达司汀均通过CYP1A2形成,CYP1A2抑制剂(环丙沙星、氟伏沙明)不但可升高本品的血药浓度,而且能降低本品活性代谢物的血药浓度。
2、CYP1A2诱导剂(奥美拉唑、吸烟)可能会降低本品血药浓度,而且可能会升高本品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当本品与CYP1A2诱导剂或抑制剂必须合用时应密切注意。
3、本品分布的转运系统尚未完全确立,体外研究表明,P糖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或)其他外排转运蛋白可能在本品分布过程中起着转运的作用。
4、基于体外实验数据,本品不大可能抑制CYP1A2、2C9/10、2D6、2E1或者3A4/5,或诱导CYP酶。

临床数据:

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的治疗效果数据如下:

在接受该药物治疗的102名患者中,整体缓解率(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73%。具体而言,有74名患者实现了缓解。这一整体缓解率的95%置信区间为62.82%至80.92%。

在缓解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的患者有19名,占总人数的19%。部分缓解(PR)的患者有55名,占总人数的54%。

关于缓解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6.5个月。其95%置信区间的下限为10.9个月,而上限则无法确定(标记为NA)。

药代动力学:

1、本品的血药峰值出现在单次给药结束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4%-96%,数据显示该药一般不会和其他与蛋白高度结合的药物相互置换,其平均稳态分布容积为25L、其全血/血浆浓度比为0.84-0.86。
2、本品主要通过水解反应进行代谢,同时形成细胞毒性较低的活性代谢产物。本品经CYP1A2代谢途径可产生M3(γ-羟基苯达司汀)和M6(N-去甲基苯达司汀)两种活性代谢产物,但两者的血药浓度只分别相当于原药的1/10和1/100,因此,可推测其细胞毒性作用主要来自于其原药本身,而非其代谢物。
3、本品主要随粪便排出,清除率约700ml/min,单剂量静脉给予120mg/m2,经1h输入,原药的中位消除t1/2约为40min,代谢物M2和M4的平均消除t1/2分别约为3h和30min。

贮藏:避光,不超过25℃保存。

适应症:

1、本品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2、用于在利妥昔单抗或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6个月内,病情仍然进展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

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恶心、呕吐、疲乏、虚弱、腹泻、皮疹、搔痒、一些感染症状和体征(如持续咽喉疼痛、发热和寒战)、容易碰伤/出血以及口腔溃疡等;

苯达莫司汀严重副作用可能还有骨髓抑制、肿瘤溶解综合征等。

用法用量:
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以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应使用6个治疗周期以上,在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天和第2天给药,推荐剂量为100mg/m2。经静脉滴注给药,一次给药时间不应少于30min。如出现4级血液学毒性或临床症状明显的≥2级的非血液学毒性,应暂停给药,待非血液学毒性恢复至≤1级和(或)血细胞计数改善(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血小板计数≥75×109/L),才可恢复治疗,但需要降低剂量。
(1)出现3级血液学毒性,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天和第2天,应降低剂量至50mg/m2;如大于3级或以上的毒性复发,则降低剂量至25mg/m2。
(2)出现3级或以上非血液学毒性应降低剂量至50mg/m2,继后是否向上调节剂量,应由治疗医生考虑。

注意事项:

外渗:苯达莫司汀是一种刺激性物质;确保在输液之前和输液过程中正确放置针头或导管;避免外渗。外渗后会出现红斑,明显肿胀或疼痛等。

胃肠道毒性:苯达莫司汀与中度呕吐相关;建议使用止吐药以防止恶心和呕吐。

肝毒性:已报告严重和致命的肝损伤病例,通常在开始治疗的前3个月内。一些患者的混杂因素包括联合治疗、进展性疾病或乙肝再激活。监测肝功能。

过敏或输液反应: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发冷、发烧、瘙痒和皮疹。

低钾血症:已报告有低钾血症;密切监测心脏病患者的钾。

继发性恶性肿瘤:接受苯达莫司汀治疗的患者中已经报道了恶性肿瘤(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支气管癌)和癌前病变的病例。

溶瘤综合征:可致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需对该症状有预见性并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胎儿毒性:根据作用机理和动物繁殖研究的数据,子宫内接触苯达莫司汀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相关药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