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瑞米芬(Fareston)中文说明书

托瑞米芬(Fareston)中文说明书

温馨提示

外包装仅供参考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用名称:托瑞米芬、Fareston、Toremifene

药品规格:60mg

生产厂家:芬兰Orion Corporation

功能主治:
托瑞米芬(Fareston)功能主治为: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阳性或不明的转移性乳腺癌,可作为辅助治疗或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药物。

托瑞米芬.jpg

托瑞米芬(Fareston)详细信息
【基本信息】
·通用名称:托瑞米芬
·商品名称:Fareston
·英文名称:Toremifene
·规格:60mg
·性状:圆形、凸面、无痕、无包衣、白色或几乎白色
·成分:活性成分:托瑞米芬
     非活性成分:胶体二氧化硅、乳糖、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聚维酮、乙醇酸淀粉钠和淀粉。
·储存条件:在 25°C下储存,允许波动温度15-30°C。避热避光。
·有效期:60个月

【适应症】
·用于治疗患有雌激素受体阳性或未知肿瘤的绝经后妇女的转移性乳腺癌。

【用法用量】
·托瑞米芬的剂量为 60 毫克,每天一次,口服。治疗通常持续到观察到疾病进展。具体计量谨遵医嘱。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潮热、出汗、恶心、阴道分泌物等。这些反应通常出现在治疗初期,且与药物的抗雌激素作用相关。
2.严重不良反应:
·心脏问题:包括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不齐等。
·眼部问题:如白内障、干眼症、视力异常等。
·血栓问题:如肺栓塞、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形成等。
·肝功能问题:包括AST、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升高,可能导致肝毒性。
3.其他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便秘、呼吸困难、麻痹、震颤、脱发、抑郁等。
4.上市后经验:在上市后的使用中,除了与临床试验相符的不良反应外,还报告了肝毒性、子宫恶性肿瘤的风险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等问题。

【禁忌】
1.对药物过敏:禁用于已知对该药物过敏的患者。
2.QT间期延长、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托瑞米芬不应用于先天性/获得性QT间期延长(长QT综合征)、未纠正的低钾血症或未纠正的低镁血症的患者。

【注意事项】
1.QT间期延长风险:托瑞米芬可能延长QT间期,增加心律失常风险,特别是长QT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肝功能损害和电解质异常患者应慎用,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
2.肝毒性: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和高胆红素血症,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3.高钙血症和肿瘤发作:初始治疗阶段,骨转移患者可能出现高钙血症和肿瘤发作,需密切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
4.子宫恶性肿瘤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等子宫恶性肿瘤风险,需进行基线和年度妇科检查,特别是高危患者。
5.血栓栓塞性疾病:有病史的患者通常不宜使用。
6.血液系统监测:罕见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使用时需监测血象。
7.实验室检查: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钙水平和肝功能检查。
8.孕期禁用:孕妇禁用,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绝经前妇女使用时应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特殊人群用药】
1.怀孕:动物研究显示托瑞米芬可导致流产、胎儿畸形等胚胎-胎儿毒性,因此孕妇禁用该药物。
2.哺乳期:由于可能对哺乳婴儿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建议在使用托瑞米芬期间停止哺乳。
3.儿科使用:托瑞米芬没有指征用于儿童患者。
4.老年使用:未发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显著的年龄相关差异。
5.肝功能损害需谨慎使用,但总体影响有限。
6.种族:目前没有足够的研究数据表明托瑞米芬在不同种族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存在显著差异。

【药物相互作用】
1.减少肾钙排泄的药物,例如噻嗪类利尿剂,可能会增加接受托瑞米芬治疗的患者发生高钙血症的风险。
2.应避免使用延长 QT 的药物。
3.与强 CYP3A4 诱导剂共同给药可能会导致托瑞米芬暴露的相关减少,应避免。
4.与强效 CYP3A4 抑制剂共同给药可导致托瑞米芬暴露量增加,应避免。
5.治疗指数较窄的 CYP2C9 底物,如华法林或苯妥英钠与托瑞米芬,应谨慎使用,并需要仔细监测。

【临床数据】
一、托瑞米芬(Fareston)临床研究总结
为了评估托瑞米芬在治疗绝经后妇女乳腺癌中的疗效,进行了三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分别在北美、东欧和北欧进行。这些研究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接受托瑞米芬60mg(FAR60)或他莫昔芬组(北美为20mg,即TAM20;东欧和北欧为40mg,即TAM40)。此外,北美和东欧研究还设置了高剂量托瑞米芬组(分别为每天200mg和240mg)。
1.主要发现:
·疗效终点:研究的主要疗效变量是反应率(RR)和进展时间(TTP),同时还确定了生存率(S)。
·反应率:在三项研究中,托瑞米芬60mg组与他莫昔芬组的反应率相似。具体来说,北美研究中托瑞米芬60mg组的反应率为21.3%,而他莫昔芬20mg组为19.1%;东欧研究中分别为20.4%和20.8%;北欧研究中,尽管他莫昔芬40mg组的反应率略高(37.3% vs 31.3%),但差异并不显著。
·进展时间:北欧研究显示他莫昔芬的进展时间更长(中位TTP:10.2月 vs 7.3月),但在北美和东欧研究中,托瑞米芬与他莫昔芬的进展时间相似。
·生存率:三项研究中,托瑞米芬与他莫昔芬的生存率也相似,没有显著差异。
·高剂量组:北美和东欧研究中的高剂量托瑞米芬组(200mg和240mg)并不优于低剂量组(60mg),反应率、进展时间和生存率均没有显著提高。
·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三项关键研究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5个月。
2.总结:
·托瑞米芬60mg在治疗绝经后妇女乳腺癌中的疗效与他莫昔芬相似,反应率、进展时间和生存率均没有显著差异。高剂量托瑞米芬并不优于低剂量组。因此,托瑞米芬60mg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具体使用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决定。

【药代动力学】
1.吸收:托瑞米芬口服后吸收良好,食物不影响其吸收,通常在3小时内达到血浆峰浓度。剂量范围从10 mg到680 mg时表现出线性药代动力学,并在4到6周内达到稳态浓度。
2.分布:托瑞米芬在体内广泛分布,表观分布容积为580 L,且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高度结合,结合率超过99.5%。
3.代谢:托瑞米芬由CYP3A4酶代谢为N-去甲基托瑞米芬,后者也具有抗雌激素作用,但抗肿瘤效力较弱。N-去甲基托瑞米芬的血清浓度比托瑞米芬高2至4倍。
4.消除:托瑞米芬的消除半衰期为5天,N-去甲基托瑞米芬和其他代谢物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6天和4天。药物主要通过粪便排泄,约10%通过尿液排出。托瑞米芬的消除较慢,部分由于肠肝循环。
5.肾功能不全:托瑞米芬及其代谢物在正常肾功能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中药代动力学相似。
6.肝功能不全: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托瑞米芬的消除半衰期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使用抗惊厥药的患者,托瑞米芬的清除率增加2倍,消除半衰期缩短。
7.老年患者:未发现年龄对药效或安全性有显著影响。
8.食物:托瑞米芬的吸收不受食物影响,可随餐服用或单独服用。
9.种族:尚未研究不同种族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但临床观察未发现显著种族相关差异。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

用于治疗患有雌激素受体阳性或未知肿瘤的绝经后妇女的转移性乳腺癌。

1.常见不良反应:潮热、出汗、恶心、阴道分泌物等。这些反应通常出现在治疗初期,且与药物的抗雌激素作用相关。
2.严重不良反应:
·心脏问题:包括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不齐等。
·眼部问题:如白内障、干眼症、视力异常等。
·血栓问题:如肺栓塞、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形成等。
·肝功能问题:包括AST、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升高,可能导致肝毒性。
3.其他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便秘、呼吸困难、麻痹、震颤、脱发、抑郁等。
4.上市后经验:在上市后的使用中,除了与临床试验相符的不良反应外,还报告了肝毒性、子宫恶性肿瘤的风险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等问题。

托瑞米芬的剂量为 60 毫克,每天一次,口服。治疗通常持续到观察到疾病进展。具体计量谨遵医嘱。

1.QT间期延长风险:托瑞米芬可能延长QT间期,增加心律失常风险,特别是长QT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肝功能损害和电解质异常患者应慎用,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
2.肝毒性: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和高胆红素血症,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3.高钙血症和肿瘤发作:初始治疗阶段,骨转移患者可能出现高钙血症和肿瘤发作,需密切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
4.子宫恶性肿瘤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等子宫恶性肿瘤风险,需进行基线和年度妇科检查,特别是高危患者。
5.血栓栓塞性疾病:有病史的患者通常不宜使用。
6.血液系统监测:罕见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使用时需监测血象。
7.实验室检查: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钙水平和肝功能检查。
8.孕期禁用:孕妇禁用,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绝经前妇女使用时应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相关药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