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莫非尼(Zelboraf)中文说明书

维莫非尼(Zelboraf)中文说明书

温馨提示

外包装仅供参考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用名称:维莫非尼片

药品规格:240mg

生产厂家:罗氏制药(Roche);卢修斯制药(LUCIUS)

功能主治:
黑色素瘤



维莫非尼(Zelboraf)详细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维莫非尼片

商品名称:佐博伏/Zelboraf

英文名称:Vemurafenib film-coated tablets

生产企业:Delpharm Milano S.r.l.

成分

本品主要活性成分为维莫非尼,以维莫非尼和琥珀酸醋酸羟丙甲纤维素固体分散体存在。

性状

两面凸起、粉白色至橙白色的薄膜衣片。

适应症

佐博伏适用于治疗经CFDA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的BRAF V600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规格

240mg

用法用量

患者必须经由CFDA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的证明肿瘤为BRAF V600突变阳性,才可使用佐博伏治疗。佐博伏不能用于BRAF野生性黑色素瘤患者。
首剂药物应在上午服用,第二剂应在此后约12小时,即晚上服用。每次服药均可随餐或空腹服用。
用一杯水送服药物,服药时整片吞下佐博伏片剂。不应咀嚼或碾碎佐博伏片剂。
标准剂量
    佐博伏的推荐剂量为960mg(四片240mg片剂),每日两次。
治疗持续时间
    建议佐博伏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

漏服
    如果漏服一剂计划的药物,可在下一剂服药4小时以前补服漏服的药物,以维持每日两次的给药方案。不应同时服用两剂药物。
呕吐
    如果佐博伏服药后发生呕吐,患者不应追加剂量,而应按常规剂量继续治疗。

特殊人群剂量说明
    儿童:对18岁以下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未批准用于18岁以下的患者。
    老年人: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无特殊剂量调整需求。
    肾功能受损:对于轻度或中度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无需进行起始剂量调整(参见[药代动力学])。对于重度肾功能受损的患者,由于数据不足,无法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肝功能受损:对于轻度或中度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无需进行起始剂量调整(参见[药代动力学])。对于重度肝功能受损的患者,由于数据不足,无法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治疗效果

维莫非尼(Vemurafenib)作为一种靶向药物,在针对携带BRAF V600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以下是对其临床研究结果的详细梳理:

一、主要临床研究结果
NO25026研究

NO25026是一项III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维莫非尼与达卡巴嗪在BRAF V600E突变阳性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

维莫非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9个月,而达卡巴嗪组仅为1.6个月。

维莫非尼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15.9个月,相比之下,达卡巴嗪组的中位OS为11.2个月。

维莫非尼组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52%,而达卡巴嗪组仅为3.7%。

中国患者研究

在中国患者中进行的I期研究显示,维莫非尼同样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维莫非尼的客观缓解率为52%。

中位PFS为8.3个月。

中位OS为13.5个月。

二、联合治疗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研究者们还探索了维莫非尼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

维莫非尼与考比替尼联合治疗

在BRAF V600突变阳性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维莫非尼与考比替尼的联合使用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达到12.3个月,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仅为7.2个月。

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维莫非尼在联合治疗中的潜力,为BRAF V600突变阳性黑色素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不良反应

维莫非尼对其他药物的作用
    维莫非尼是一种中度CYP1A2抑制剂和CYP3A4诱导剂。维莫非尼可升高主要经CYP1A2代谢药物的血浆暴露量,并降低主要经CYP3A4代谢药物的血浆暴露量。不建议维莫非尼与治疗窗口较窄的药物(通过CYP1A2和CYP3A4代谢)联合用药。如果有临床指征,可以考虑减小合并CYP1A2底物的剂量。
    在维莫非尼与华法林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应谨慎,并考虑附加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
    维莫非尼是流出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的一种抑制剂。维莫非尼可升高P-gp底物药物的血浆暴露量。维莫非尼与P-gp底物同时用药时,应谨慎。如果出现临床指征,可考虑减小合并P-gp底物药物的剂量。
其他药物对维莫非尼的作用
    维莫非尼是CYP3A4的一种底物,因此,与强效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的联合应用可改变维莫非尼的浓度。在联合给予维莫非尼与强效CYP3A4抑制剂和诱导剂的情况下,应谨慎。在与强效CYP3A4抑制剂联合给药期间,如果存在临床指征,则可考虑减低维莫非尼的剂量。
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性

驾驶和操作机器的能力
    尚不清楚本品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患者应意识到疲劳或眼睛问题可能会影响驾驶车辆。
    佐博伏可能会对驾驶和使用机械的能力产生轻微的影响。佐博伏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疲乏、头晕和眼部问题。
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性别
    在报告的3级不良事件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在皮疹、关节痛和光敏反应上更多见(参见[药代动力学])。
    肾功能受损
    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可用数据有限。在重度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中,无法排除增加血药浓度所带来的风险(参见[用法用量]和[药代动力学])。
    肝功能受损
    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可用数据有限。由于佐博伏通过肝脏清除,重度肝功能受损患者的血药浓度水平可能升高(参见[用法用量]和[药代动力学])。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
    肝脏实验室异常可能伴随佐博伏的使用发生(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升高),参见[注意事项]中概述和[不良反应]中实验室检查异常。
    在开始治疗之前应监测肝酶水平,且在治疗过程中应每月监测一次,或根据临床需要确定监测频率。对于剂量调整参见[用法用量]。
肌酐
    已报告实验室异常病例,大多数病例为轻度(>1-1.5倍ULN)或中度(>1.5–3倍ULN)肌酐升高。大多数情况下,肌酐升高是可逆的(参见[不良反应])。在开始治疗前,应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临床需要定期监测。对于实验室异常,应酌情采用减量、治疗中断或停止治疗的方式加以处理(参见[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服用本品前,患者必须获得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证实的BRAFV600突变阳性肿瘤评估结果。

建议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一次皮肤评估,并且建议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监测。对于任何可疑皮肤病变,均应切除,对标本进行皮肤病理评估,并按照当地标准进行治疗。维莫非尼停药后,监测应持续6个月,或直至开始另一种抗肿瘤治疗。应指导患者将发生的任何皮肤改变通知其医师。

已收到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患者发生非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报告。患者应接受头部和颈部检查,其中应包含治疗开始前的至少一次口腔粘膜视诊和淋巴结触诊,并在治疗期间每3个月检查一次。此外,患者在开始治疗前还应接受一次胸部CT扫描,并在治疗期间每6个月接受一次扫描。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或有临床指征时,建议进行盆腔检查(针对女性)和肛门检查。

维莫非尼停药后,对非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监测应持续至6个月,或直至开始另一种抗肿瘤治疗。若有临床指征时应对检查发现的异常进行评估。

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患者已有发生胰腺炎的报道,但不常见。其严重程度大多为轻中度。发生未知原因的腹痛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包括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查),确诊胰腺炎后应根据当地诊疗常规给予积极治疗。患者在胰腺炎发作后,若重新接受维莫非尼治疗,应对其进行密切监测。

对于发生重度超敏反应的患者,应永久性停止维莫非尼治疗。

对于发生重度皮肤反应的患者,应永久性停止维莫非尼治疗。

在维莫非尼治疗前和剂量调整后,应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治疗的前3个月应每月监测,此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监测,或根据临床指征的需要适当增加监测频率。对于QTc>500ms的患者,不建议开始维莫非尼治疗。如果治疗期间QTc超过500ms(CTCAE≥3级),应暂时中断维莫非尼治疗,纠正电解质异常,并且应对QT间期延长的心脏风险因素加以控制(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动过缓)。应在QTc间期下降至500ms以下后才考虑重新开始治疗,并降低剂量水平,如果相关风险因素纠正后,QTc仍大于500ms,且相对于治疗前数值的变化大于60ms,则建议永久性停用维莫非尼治疗。

在开始治疗之前,应监测肝酶水平(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应每月监测一次,或根据临床需要确定监测频率。对于实验室异常,应酌情采用减量、治疗中断或停止治疗的方式加以处理。

在开始治疗前,应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临床需要定期监测。对于实验室异常,应酌情采用减量、治疗中断或停止治疗的方式加以处理。

应建议所有患者在服用维莫非尼期间避免日光暴露。

维莫非尼用药期间曾有掌腱膜挛缩症和足跖筋膜纤维瘤病报告。对于这类不良反应,应酌情采用减量、中断治疗或停止治疗的方式处理。

应定期监测患者是否发生某些眼部不良反应。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生育力
    尚未实施任何非临床生育力研究。重复给药毒理学研究中,未在生殖器官中发现任何组织病理学结果。
妊娠期
    目前尚无以妊娠妇女为对象的研究。在大鼠胚胎/胎仔试验中,未出现佐博伏的致畸性证据(参见[药理毒理])。
    不推荐在妊娠期间使用佐博伏,除非对于母亲的潜在受益超过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尚未在妊娠期妇女中实施任何研究,但已有佐博伏经胎盘转移至胎儿的报告。基于其作用机制,佐博伏给予妊娠期妇女时,可对胎儿产生伤害。佐博伏在动物研究中的大鼠胚胎/胎仔中未显示致畸性证据。建议育龄妇女和男性,在接受佐博伏时以及佐博伏停药后至少6个月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生育和分娩
    尚未确立生育和分娩期间服用佐博伏的安全性。
哺乳期妇女
    佐博伏是否经人乳分泌尚不确定。无法排除其对新生儿/婴儿的风险。必须在权衡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益处以及治疗对母亲的益处之后,作出是否停止母乳喂养或停止佐博伏治疗的决定。

儿童用药

佐博伏对18岁以下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老年用药

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不要求特殊的剂量调整。
在Ⅲ期临床研究中,336名患有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并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患者中,94名(28%)患者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老年患者(年龄≥65岁)可能更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包括皮肤鳞状细胞癌、食欲下降和心脏疾病。在老年患者和较年轻患者中,维莫非尼对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最佳总体缓解率的影响相近(参见[药代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维莫非尼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进行的体内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证明,维莫非尼是一种中度CYP1A2抑制剂和CYP3A4诱导剂。
    不建议维莫非尼与经CYP1A2和CYP3A4代谢的治疗窗较窄的药物联合应用。如果无法避免联合用药,应谨慎,因为维莫非尼可使CYP1A2底物的血浆暴露量升高,也可使CYP3A4底物的血浆暴露量降低。根据临床需要可考虑降低合并CYP1A2底物的剂量。一项临床试验中,维莫非尼联合用药导致咖啡因(CYP1A2底物)的AUC升高了2.6倍,咪达唑仑(CYP3A4底物)的AUC降低了39%。另一项临床试验中,佐博伏治疗导致2mg单次用药替扎尼定(CYP1A2底物)的AUClast和AUCinf分别升高约4.2倍和4.7倍。
    右美沙芬(CYP2D6底物)及其代谢产物右啡烷的AUC升高了47%,显示维莫非尼对右美沙芬的动力学的影响,可能不是通过CYP2D6抑制作用介导的。
    维莫非尼与S-华法林(CYP2C9底物)的联合用药导致S-华法林的AUC升高18%(参见[药代动力学])。在维莫非尼与华法林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应谨慎,并考虑额外的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检测。
    在体外试验中,维莫非尼中度抑制CYP2C8。该研究的体内相关性目前未知,但不能排除联合使用CYP2C8底物可能产生临床相关效应的风险。对于维莫非尼与治疗窗口较窄的CYP2C8底物的联合应用,应保持谨慎,因为维莫非尼可能导致其血药浓度升高。
抑制或诱导CYP3A4的药物
    维莫非尼是CYP3A4的底物,因此,与强效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的联合应用可改变维莫非尼的血药浓度。与强效CYP3A4诱导剂利福平联合应用能降低维莫非尼的血浆暴露量(AUC),使单次给予960mg维莫非尼后的血浆暴露量下降约40%(参见[药代动力学])。同时给强效CYP3A4抑制剂伊曲康唑可使维莫非尼的稳态AUC增加约40%。在与维莫非尼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应慎用强效CYP3A4抑制剂(例如,酮康唑、依曲康唑、克林霉素、阿扎那韦、奈法唑酮、沙奎那韦、泰利霉素、利托那韦、茚地那韦、奈非那韦、伏立康唑)和诱导剂(例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利福平、利福布汀、利福喷汀、苯巴比妥)。在与强效CYP3A4抑制剂联合给药期间,如果存在临床指征,则可考虑减低维莫非尼的剂量。
放射治疗
    已报告患者接受维莫非尼治疗过程中发生放疗毒性增强的病例(参见[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绝大多数患者接受了大于或等于2Gy/天的放疗方案(大分割方案)。
维莫非尼与药物转运系统的相互作用
    体外研究证明,维莫非尼既是外排性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底物,也是这两种蛋白的抑制剂。
    使用P-gp底物药物(地高辛)进行的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GO28394表明,多次口服维莫非尼(960mg,每日两次)可增大单次口服剂量地高辛的暴露量,地高辛AUClast和Cmax约分别增加1.8倍和1.5倍。在维莫非尼与P-gp底物合并给药时应谨慎。根据临床需要可考虑降低合并P-gp底物药物的剂量。
    维莫非尼对BCRP底物药物的影响以及P-gp或BCRP诱导剂和抑制剂对维莫非尼血药浓度的影响目前未知。
    体外研究还证明,维莫非尼是胆汁酸盐输出泵的一种抑制剂。该研究发现的体内相关性目前未知。

药物过量

对于佐博伏过量用药,尚无任何特异性解毒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应接受适当的对症治疗。佐博伏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包括皮疹伴瘙痒和疲乏。在可疑过量用药的情况下,应暂停佐博伏用药,并实施支持性医护措施。

临床试验

国外研究
    已在一项Ⅲ期临床研究的675名患者和两项Ⅱ期临床试验的278名患者中评价了维莫非尼的疗效。进入研究前,对所有患者的肿瘤样本采用cobas4800 BRAF V600突变检测是否存在BRAF V600突变。
初治患者
    一项开放性、国际多中心、随机Ⅲ期临床研究支持维莫非尼应用于初治BRAF V600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至维莫非尼治疗组(960mg,每日两次)或达卡巴嗪治疗组(1000mg/m2,每3周一次)。
    总计675名患者被随机分配至维莫非尼治疗组(n=337)或达卡巴嗪治疗组(n=338)。随机入组时,根据疾病分期、乳酸脱氢酶(LDH)、ECOG体能状态和地理区域分层。各治疗组之间基线特征分布均衡。对于随机分配至维莫非尼治疗组的患者,多数患者为男性(59%)和高加索人种(99%),中位年龄为56岁(28%的患者≥65岁),所有患者的ECOG体能状态为0或1分,绝大多数患者存在M1c期疾病(66%)。研究的共同-主要疗效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关键次要终点包括经确认的最佳总体缓解率(BORR)和缓解持续时间。
    在预先定义的中期分析(截止日期为2010年12月30日)时,对于共同主要终点总生存期(OS)(p<0.0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FS)(p<0.0001)均观察到具有统计学意义及临床意义的改善(非分层对数秩检验)。在此后3个月更新分析时(截止日期为2011年3月31日),总计有200名患者死亡(78名来自维莫非尼治疗组,122名来自达卡巴嗪治疗组)。OS的中位随访时间在维莫非尼治疗组为6.2个月(范围在0.4至13.9个月之间),在达卡巴嗪治疗组为4.5个月(范围在小于0.1至11.7个月之间)。维莫非尼治疗组的总生存期长于达卡巴嗪治疗组,风险比为0.44(95%置信区间:0.33,0.59),表示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达卡巴嗪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下降56%。维莫非尼治疗组6个月生存率的Kaplan-Meier(K-M)估计值为83%(95%置信区间:79%,87%),达卡巴嗪治疗组为63%(95%置信区间:57%,69%)。截至分析时,维莫非尼治疗组中位OS的K-M估计值尚未达到(95%置信区间:9.6,未达到),达卡巴嗪治疗组的中位OS为7.9个月(95%置信区间:7.3,9.6)。
    在最后一名患者随机入组后24个月,对OS进行了一项更新的事后分析(截止日期2012年12月20日)。此次分析时,已有478名患者死亡(242名来自维莫非尼治疗组,236名来自达卡巴嗪治疗组)。维莫非尼治疗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4个月(范围:0.4至33.3个月)。维莫非尼组的中位OS的K-M估计值为13.6个月(95%置信区间:12.0,15.3)。
    由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在维莫非尼治疗组长于达卡巴嗪治疗组,风险比为0.26(95%置信区间:0.20,0.33),表示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患者相对接受达卡巴嗪治疗的患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下降74%。维莫非尼治疗组中,6个月PFS率的Kaplan-Meier(K-M)估计值为47%(95%置信区间:38%,55%),而达卡巴嗪治疗组的相应数据为12%(95%置信区间:7%,18%)。在维莫非尼治疗组中,中位PFS为5.32个月(95%置信区间:4.86,6.57),而达卡巴嗪治疗组的中位PFS为1.61个月(95%置信区间:1.58,1.74)。对于次要终点,由研究者评估的经确认的最佳总体缓解率(CR+PR),维莫非尼治疗组患者(48.4%)(95%置信区间:41.6%,55.2%)较达卡巴嗪治疗组(5.5%)(95%置信区间:2.8%,9.3%)有显著提高(p<0.0001)。在37%的维莫非尼治疗组患者和24%的达卡巴嗪治疗组患者中,观察到基于RECIST 1.1判定的疾病稳定。
    在各亚组(年龄、性别、基线LDH、ECOG体能状态、转移性疾病分期)与地理区域中,均可观察到有利于维莫非尼治疗组的OS、PFS和经确认的最佳总体缓解率的改善。
药代动力学

    在一项国外Ⅰ期研究和一项国外Ⅲ期研究中,采用非房室模型分析法确定维莫非尼的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平均Cmax、Cmin和AUC0-12分别约为62µg/mL、53µg/mL和600µg•h/mL。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了458名患者的合并数据,估计稳态Cmax、Cmin和AUC的中位值分别为62μg/mL、59µg/mL和734µg•h/mL。每日两次给药方案的中位蓄积率估计值为7.36。研究显示,在240至960mg,每日两次的剂量范围内,维莫非尼的药代动力学呈剂量成比例关系,并且,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也证实,维莫非尼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中国患者的药代动力学
   在国内进行的Ⅰ期临床试验(YO28390)评价了维莫非尼在BRAF V600突变阳性的不能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中国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疗效。
    药代动力学队列入了20名受试者,评估了首次给药和连续给药21天后的维莫非尼的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中国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与在以往高加索患者试验中的结果基本一致。维莫非尼960mg、每日两次连续21天给药后,存在明显的蓄积(第21天的AUC0-8h/第1天的AUC0-8h的比率为17.9),并在给药期间呈现相对稳定的稳态血药浓度。
    

贮藏

30℃以下保存,防止受潮。

维莫非尼适用于治疗经CFDA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的BRAF V600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维莫非尼对其他药物的作用
    维莫非尼是一种中度CYP1A2抑制剂和CYP3A4诱导剂。维莫非尼可升高主要经CYP1A2代谢药物的血浆暴露量,并降低主要经CYP3A4代谢药物的血浆暴露量。不建议维莫非尼与治疗窗口较窄的药物(通过CYP1A2和CYP3A4代谢)联合用药。如果有临床指征,可以考虑减小合并CYP1A2底物的剂量。
    在维莫非尼与华法林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应谨慎,并考虑附加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
    维莫非尼是流出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的一种抑制剂。维莫非尼可升高P-gp底物药物的血浆暴露量。维莫非尼与P-gp底物同时用药时,应谨慎。如果出现临床指征,可考虑减小合并P-gp底物药物的剂量。
其他药物对维莫非尼的作用
    维莫非尼是CYP3A4的一种底物,因此,与强效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的联合应用可改变维莫非尼的浓度。在联合给予维莫非尼与强效CYP3A4抑制剂和诱导剂的情况下,应谨慎。在与强效CYP3A4抑制剂联合给药期间,如果存在临床指征,则可考虑减低维莫非尼的剂量。
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性

驾驶和操作机器的能力
    尚不清楚本品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患者应意识到疲劳或眼睛问题可能会影响驾驶车辆。
    维莫非尼可能会对驾驶和使用机械的能力产生轻微的影响。维莫非尼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疲乏、头晕和眼部问题。

患者必须经由CFDA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的证明肿瘤为BRAF V600突变阳性,才可使用维莫非尼治疗。维莫非尼不能用于BRAF野生性黑色素瘤患者。
首剂药物应在上午服用,第二剂应在此后约12小时,即晚上服用。每次服药均可随餐或空腹服用。
用一杯水送服药物,服药时整片吞下维莫非尼片剂。不应咀嚼或碾碎维莫非尼片剂。
标准剂量
    维莫非尼的推荐剂量为960mg(四片240mg片剂),每日两次。
治疗持续时间
    建议维莫非尼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

漏服
    如果漏服一剂计划的药物,可在下一剂服药4小时以前补服漏服的药物,以维持每日两次的给药方案。不应同时服用两剂药物。
呕吐
    如果维莫非尼服药后发生呕吐,患者不应追加剂量,而应按常规剂量继续治疗。

特殊人群剂量说明
    儿童:对18岁以下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未批准用于18岁以下的患者。
    老年人: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无特殊剂量调整需求。
    肾功能受损:对于轻度或中度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无需进行起始剂量调整(参见[药代动力学])。对于重度肾功能受损的患者,由于数据不足,无法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肝功能受损:对于轻度或中度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无需进行起始剂量调整(参见[药代动力学])。对于重度肝功能受损的患者,由于数据不足,无法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服用本品前,患者必须获得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证实的BRAFV600突变阳性肿瘤评估结果。

建议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一次皮肤评估,并且建议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监测。对于任何可疑皮肤病变,均应切除,对标本进行皮肤病理评估,并按照当地标准进行治疗。维莫非尼停药后,监测应持续6个月,或直至开始另一种抗肿瘤治疗。应指导患者将发生的任何皮肤改变通知其医师。

已收到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患者发生非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报告。患者应接受头部和颈部检查,其中应包含治疗开始前的至少一次口腔粘膜视诊和淋巴结触诊,并在治疗期间每3个月检查一次。此外,患者在开始治疗前还应接受一次胸部CT扫描,并在治疗期间每6个月接受一次扫描。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或有临床指征时,建议进行盆腔检查(针对女性)和肛门检查。

维莫非尼停药后,对非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监测应持续至6个月,或直至开始另一种抗肿瘤治疗。若有临床指征时应对检查发现的异常进行评估。

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患者已有发生胰腺炎的报道,但不常见。其严重程度大多为轻中度。发生未知原因的腹痛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包括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查),确诊胰腺炎后应根据当地诊疗常规给予积极治疗。患者在胰腺炎发作后,若重新接受维莫非尼治疗,应对其进行密切监测。

对于发生重度超敏反应的患者,应永久性停止维莫非尼治疗。

对于发生重度皮肤反应的患者,应永久性停止维莫非尼治疗。

在维莫非尼治疗前和剂量调整后,应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治疗的前3个月应每月监测,此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监测,或根据临床指征的需要适当增加监测频率。对于QTc>500ms的患者,不建议开始维莫非尼治疗。如果治疗期间QTc超过500ms(CTCAE≥3级),应暂时中断维莫非尼治疗,纠正电解质异常,并且应对QT间期延长的心脏风险因素加以控制(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动过缓)。应在QTc间期下降至500ms以下后才考虑重新开始治疗,并降低剂量水平,如果相关风险因素纠正后,QTc仍大于500ms,且相对于治疗前数值的变化大于60ms,则建议永久性停用维莫非尼治疗。

在开始治疗之前,应监测肝酶水平(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应每月监测一次,或根据临床需要确定监测频率。对于实验室异常,应酌情采用减量、治疗中断或停止治疗的方式加以处理。

在开始治疗前,应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临床需要定期监测。对于实验室异常,应酌情采用减量、治疗中断或停止治疗的方式加以处理。

应建议所有患者在服用维莫非尼期间避免日光暴露。

维莫非尼用药期间曾有掌腱膜挛缩症和足跖筋膜纤维瘤病报告。对于这类不良反应,应酌情采用减量、中断治疗或停止治疗的方式处理。

应定期监测患者是否发生某些眼部不良反应。

相关药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