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比司他(Farydak)胶囊中文说明书

帕比司他(Farydak)胶囊中文说明书

温馨提示

外包装仅供参考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用名称:帕比司他胶囊、Farydak、Panobinostat

药品规格:10 mg、15 mg 和 20 mg

生产厂家:诺华制药公司(Novartis)/Secura Bio

功能主治:
帕比司他(Farydak)功能主治为:用于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治疗方案(包括硼替佐米和一种免疫调节剂)治疗失败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帕比司他胶囊详细信息
【基本信息】
·通用名称:帕比司他胶囊
·商品名称:Farydak
·英文名称:Panobinostat
·规格:10 mg、15 mg 和 20 mg
·性状:白色至微黄色或褐色粉末
·成分:活性成分:帕比司他游离碱
非活性成分:硬脂酸镁、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和预胶化淀粉。
胶囊壳包含:明胶、FD&C Blue 1(10 毫克胶囊)、黄色氧化铁(10 毫克和 15 毫克胶囊)、红色氧化铁(15 毫克和 20 毫克胶囊)和二氧化钛。
·储存条件:储存在20°C 至25°C下,允许在15°C至30°C之间波动。原包装,避光。胶囊不应打开、压碎或咀嚼。应避免胶囊中的粉末与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如果发生此类接触,请彻底清洗。
·有效期:24个月

【适应症】
· 帕比司他胶囊是一种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与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 2 种方案(包括硼替佐米和免疫调节剂)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用法用量】
1.推荐剂量:
· 起始剂量为20mg,每21天周期的第1和第2周每隔一天口服一次(共3次/周),最多8个周期。
· 若临床有效且无毒性累积,可考虑再治疗8个周期,总疗程可达16个周期(48周)。
· 与硼替佐米(1.3mg/m²静脉注射)和地塞米松(20mg口服/天,按计划日服用,饭后)联用。
2.给药说明:
· 应在预定日期大约同一时间口服,可随餐或不随餐。
· 胶囊应与水整粒吞服,勿打开、挤压或咀嚼。
· 错过剂量可在12小时内补服,呕吐后不服,继续下一剂量。
· 需向患者说明正确给药方案、技术及时机(剂量调整后)。
· 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需监测:
全血细胞计数(CBC):治疗前检查,治疗期间每周监测。
心电图(ECG):治疗前检查,治疗期间根据需要复查。如QTcF≥480毫秒,需中断治疗。
血清电解质:治疗前检查,治疗期间定期监测。
3.剂量调整与毒性管理:
· 根据毒性反应可能需要中断、减少剂量或永久停药。
· 剂量减少以5mg为步长,最低至10mg/次,每周3次,再低则停药。
· 硼替佐米剂量调整遵循特定程序。
· 针对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腹泻、恶心/呕吐等毒性有具体管理指南。
4.特殊人群:
· 肝功能损害患者:轻度减至15mg,中度减至10mg,重度避免使用。
· 与强CYP3A抑制剂联用:起始剂量减至10mg。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
· 腹泻:68%的患者发生,其中25%为严重腹泻。
· 疲劳:60%的患者报告,其中25%为严重疲劳。
· 恶心和呕吐:分别发生在36%和26%的患者中,但多为轻度至中度。
· 外周水肿:29%的患者出现。
· 血小板减少症:97%的患者发生,其中67%为严重减少。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5%的患者发生,其中34%为严重减少。
2.严重不良事件:
· 60%的帕比司他治疗组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而对照组为42%。
· 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肺炎、腹泻、血小板减少症、疲劳和败血症。
3.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
· 36%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帕比司他治疗。
· 最常见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是腹泻、疲劳和肺炎。
4.死亡率:
· 帕比司他组有8%的患者死亡,而对照组为5%。
·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感染和出血。
5.其他重要不良反应:
· 心脏疾病:包括心律失常(12%的患者发生,3%为严重),需密切监测心电图。
· 感染:帕比司他治疗组中31%的患者发生严重感染,而对照组为24%。
· 肝毒性:可能发生肝功能障碍,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 出血:有报道发生致命和严重的出血事件。
6.实验室检查异常:
· 多数患者观察到血液学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症、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电解质异常,如低钾血症、低磷血症和低钠血症也常见。

【禁忌】
• 没有。

【注意事项】
1.腹泻:超半数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其中25%较严重。监测水合状态和电解质(钾、镁、磷酸盐),腹泻时立即用止泻药,中度腹泻暂停用药,备好止泻药。
2.心脏毒性:可能导致严重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近期心梗或心绞痛患者禁用,QTcF>450毫秒或异常者不用;治疗中QTcF≥480毫秒暂停用药,纠正电解质异常,未改善则停药,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
3.出血风险:可能出现严重出血,常伴血小板减少。警惕出血,特别是3/4级出血。
4.骨髓抑制: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定期查血常规(CBC),65岁以上患者需更频繁检查,必要时中断治疗、调整剂量或输注血小板。
5.感染风险: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如肺炎)。活动性感染患者禁用,治疗中注意感染迹象,一旦感染立即抗感染,必要时中断或停药。
6.肝毒性: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治疗前后监测肝功能,异常时调整剂量,直至恢复正常。
7.胚胎-胎儿毒性:孕妇用药可能伤害胎儿。孕妇禁用;有生育潜力的女性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避孕,男性用药期间及停药后6个月内使用避孕套。 

【特殊人群用药】
一、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避免使用,除非绝对必要。
• 生育能力:女性: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进行妊娠试验,建议有生育潜力的女性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男性:建议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6个月内使用避孕套。
二、儿童
· 尚未确定安全性,不建议使用。
三、老年人
·更易出现不良反应,需加强监测。
四、肝肾功能损害患者
· 肝功能损害患者:根据肝功能调整剂量,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 肾功能损害患者:轻度至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需谨慎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 强 CYP3A4 抑制剂: 减少帕比司他剂量。
· 强 CYP3A4 诱导剂:避免与帕比司他同时使用。
· 敏感的 CYP2D6 底物:避免与帕比司他同时使用。
· 抗心律失常药物/QT 间期延长药物:避免合用。

【临床数据】
一、FARYDAK治疗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概述:
1.研究设计:
· 该研究为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评估了帕比司他与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在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中包括768名患者,患者在接受1至3线治疗后被随机分为FARYDAK组(387例)和安慰剂组(381例),并按照既往治疗线数进行分层。
2.主要终点:
· 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帕比司他组的中位PFS为12个月,而安慰剂组为8.1个月(HR:0.63)。在既往接受过硼替佐米和免疫调节剂治疗的患者亚组分析中,FARYDAK组的中位PFS为10.6个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5.8个月(HR:0.52)。
3.疗效:
· 在既往接受过2或3线治疗的亚组,帕比司他与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联合的总反应率为58.5%,而安慰剂组为41.4%。完全反应率为FARYDAK组8.5%,安慰剂组2.0%;接近完全反应率FARYDAK组13.8%,安慰剂组7.1%。
4.总结:
· 帕比司他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的治疗在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尤其是既往接受过多次治疗的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改善了无进展生存期和总反应率,且相较于安慰剂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药代动力学】
一、吸收
· 帕比司他的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21%,峰浓度通常在2小时内达到。
· 高脂肪餐后服用会降低其吸收,因此建议空腹服用。
2.分布: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能与P-gp抑制剂或诱导剂发生相互作用。
3.代谢:主要通过CYP3A和UGT酶系代谢。
4.消除:
· 帕比司他主要通过尿液和粪便排泄,原形药物排泄量较少。
· 终端消除半衰期约为37小时,存在个体差异。
5.特定人群影响
· 肝功能损害患者:轻度和中度患者需调整剂量,严重患者避免使用。
· 肾功能损害患者:轻度和重度患者需谨慎使用,但无需调整剂量。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

帕比司他胶囊是一种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与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 2 种方案(包括硼替佐米和免疫调节剂)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1.常见不良反应:
· 腹泻:68%的患者发生,其中25%为严重腹泻。
· 疲劳:60%的患者报告,其中25%为严重疲劳。
· 恶心和呕吐:分别发生在36%和26%的患者中,但多为轻度至中度。
· 外周水肿:29%的患者出现。
· 血小板减少症:97%的患者发生,其中67%为严重减少。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5%的患者发生,其中34%为严重减少。
2.严重不良事件:
· 60%的帕比司他治疗组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而对照组为42%。
· 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肺炎、腹泻、血小板减少症、疲劳和败血症。
3.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
· 36%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帕比司他治疗。
· 最常见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是腹泻、疲劳和肺炎。
4.死亡率:
· 帕比司他组有8%的患者死亡,而对照组为5%。
·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感染和出血。
5.其他重要不良反应:
· 心脏疾病:包括心律失常(12%的患者发生,3%为严重),需密切监测心电图。
· 感染:帕比司他治疗组中31%的患者发生严重感染,而对照组为24%。
· 肝毒性:可能发生肝功能障碍,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 出血:有报道发生致命和严重的出血事件。
6.实验室检查异常:
· 多数患者观察到血液学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症、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电解质异常,如低钾血症、低磷血症和低钠血症也常见。

1.推荐剂量:
· 起始剂量为20mg,每21天周期的第1和第2周每隔一天口服一次(共3次/周),最多8个周期。
· 若临床有效且无毒性累积,可考虑再治疗8个周期,总疗程可达16个周期(48周)。
· 与硼替佐米(1.3mg/m²静脉注射)和地塞米松(20mg口服/天,按计划日服用,饭后)联用。
2.给药说明:
· 应在预定日期大约同一时间口服,可随餐或不随餐。
· 胶囊应与水整粒吞服,勿打开、挤压或咀嚼。
· 错过剂量可在12小时内补服,呕吐后不服,继续下一剂量。
· 需向患者说明正确给药方案、技术及时机(剂量调整后)。
· 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需监测:
全血细胞计数(CBC):治疗前检查,治疗期间每周监测。
心电图(ECG):治疗前检查,治疗期间根据需要复查。如QTcF≥480毫秒,需中断治疗。
血清电解质:治疗前检查,治疗期间定期监测。
3.剂量调整与毒性管理:
· 根据毒性反应可能需要中断、减少剂量或永久停药。
· 剂量减少以5mg为步长,最低至10mg/次,每周3次,再低则停药。
· 硼替佐米剂量调整遵循特定程序。
· 针对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腹泻、恶心/呕吐等毒性有具体管理指南。
4.特殊人群:
· 肝功能损害患者:轻度减至15mg,中度减至10mg,重度避免使用。
· 与强CYP3A抑制剂联用:起始剂量减至10mg。

1.腹泻:超半数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其中25%较严重。监测水合状态和电解质(钾、镁、磷酸盐),腹泻时立即用止泻药,中度腹泻暂停用药,备好止泻药。
2.心脏毒性:可能导致严重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近期心梗或心绞痛患者禁用,QTcF>450毫秒或异常者不用;治疗中QTcF≥480毫秒暂停用药,纠正电解质异常,未改善则停药,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
3.出血风险:可能出现严重出血,常伴血小板减少。警惕出血,特别是3/4级出血。
4.骨髓抑制: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定期查血常规(CBC),65岁以上患者需更频繁检查,必要时中断治疗、调整剂量或输注血小板。
5.感染风险: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如肺炎)。活动性感染患者禁用,治疗中注意感染迹象,一旦感染立即抗感染,必要时中断或停药。
6.肝毒性: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治疗前后监测肝功能,异常时调整剂量,直至恢复正常。
7.胚胎-胎儿毒性:孕妇用药可能伤害胎儿。孕妇禁用;有生育潜力的女性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避孕,男性用药期间及停药后6个月内使用避孕套。 

相关药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