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吡咯替尼片中文说明书

马来酸吡咯替尼片中文说明书

温馨提示

外包装仅供参考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用名称:马来酸吡咯替尼

药品规格:(1)80 mg;(2)160 mg。

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
乳腺癌


马来酸吡咯替尼片详细信息

【基本信息】

·通用名称:马来酸吡咯替尼片

·商品名称:艾瑞妮

·英文名称:Pyrotinib Maleate Tablets

·规格:(1)80 mg;(2)160 mg。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色。

·成分:活性成分:马来酸吡咯替尼

辅料:乳糖,微晶纤维素,交联聚维酮,聚维酮,硬脂酸镁,薄膜包衣预混剂(胃溶型)

·储存条件:密封,在25℃以下干燥处保存。启封后保存不得超过一个月。

·有效期:24个月



【适应症】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1、本品联合卡培他滨,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既往未接受或接受过曲妥珠单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本品前患者应接受过蒽环类或紫杉类化疗。

2、本品与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合,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阶段未接受过抗HER2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

本品与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合,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

1.适用前提:本品应在有抗肿瘤药物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开始使用。

HER2(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检查项目之一)检测

· 在使用本品治疗前,应使用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进行HER2状态的检测。吡咯替尼仅可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2.推荐剂量

· 吡咯替尼推荐剂量为400mg,每日1次,餐后30分钟内口服,每天同一时间服药。连续服用,每21天为一个周期。如果患者漏服了某一天的吡咯替尼,不需要补服,下一次按计划服药即可。

· 当与卡培他滨联用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时;当与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用治疗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时,有关曲妥珠单抗及多西他赛用药的详细信息,请参见曲妥珠单抗及多西他赛的现行药品说明书

 

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剂量调整

· 本品治疗期间应避免合并使用CYP3A4强抑制剂。吡咯替尼治疗期间应避免合并使用CYP3A4强诱导剂或中等诱导剂。

3.特殊人群的使用

·儿童患者:不推荐18岁以下患者使用。

·老年患者:建议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应根据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在医师指导下慎用和调整用药剂量。

·肝功能不全患者: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应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吡咯替尼。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吡咯替尼治疗过程中常见以下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胃肠道反应

腹泻发生率最高(96.9%),多为1-2级,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或水样便。3级以上腹泻需暂停用药并给予洛哌丁胺等止泻治疗,同时注意补液防止脱水。

恶心呕吐发生率约51.8%,可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等止吐药物控制。

皮肤反应

手足综合征发生率73.7%,表现为手掌和足底红肿、疼痛、脱皮。建议加强皮肤护理,使用润肤剂,避免摩擦和高温刺激。严重时需调整用药剂量。

皮疹发生率约27.8%,可局部使用激素类药膏缓解。

血液学毒性

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60.4%,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出现3-4级减少时应考虑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治疗。

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71.2%,必要时给予铁剂或输血治疗。

肝功能异常

ALT/AST升高发生率38.3%,多为轻度。出现3级以上升高或伴有胆红素升高时需暂停用药,并给予保肝治疗。

三、严重不良反应管理
以下严重不良反应虽发生率较低,但需立即干预:

重度腹泻

4级腹泻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必须永久停药并积极补液支持治疗。

肝毒性

ALT/AST>5倍正常值上限或伴有胆红素升高时提示严重肝损伤,需永久停药并专科处理。

心脏毒性

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可能进展为心功能不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暂停用药并进行心功能评估。

QT间期延长

尤其需警惕合并低钾、低镁血症患者的心律失常风险,用药前应纠正电解质紊乱。

四、临床使用建议
用药前评估

必须确认HER2阳性状态

基线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治疗期间监测

每2-4周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定期评估LVEF(每3个月或出现症状时)

密切观察排便情况,早期发现腹泻征兆

剂量调整原则

根据不良反应分级及时调整用药

3级非血液学毒性或4级血液学毒性需暂停用药

毒性恢复至≤1级后可考虑减量续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需个体化调整剂量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育龄期女性治疗期间需严格避孕

【禁忌】

已知对吡咯替尼或本品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腹泻

· 腹泻是吡咯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经过对症治疗、暂停用药或下调药物剂量,绝大多数的腹泻可得到控制。

· 吡咯替尼治疗期间患者应关注排便性状和频率的变化,发现大便不成形时,尽早开始抗腹泻治疗。如出现3级腹泻、或1~2级腹泻伴并发症(≥2级的恶心、呕吐、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便血、脱水或肾损伤)时,患者应立即暂停吡咯替尼并联系医师,在医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对症治疗。

肝脏功能异常

· 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暂停或调整吡咯替尼剂量,多数经暂停或调整剂量后均可恢复。观察到2例(0.5%)患者发生吡咯替尼/卡培他滨所致的肝损伤。

· 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暂停或调整吡咯替尼剂量。

· 如果发现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应中止治疗。中、重度肝功能不全可能面临肝脏毒性风险,不推荐使用。

皮肤反应

· 手足综合征(手掌和足底红肿疼痛、水疱或皮疹)是吡咯替尼和卡培他滨的常见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如果发生手足综合征,患者应加强日常皮肤护理,使用润肤霜或润滑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避免压力或摩擦,在医师指导下可使用皮肤外用药对症治疗。如发生2级或以上皮肤不良反应,应根据剂量调整指导原则进行处理。

血液学不良反应

· 使用吡咯替尼前患者应进行血常规检查,治疗期间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

QT间期延长

· 在开始使用吡咯替尼前,应纠正患者的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或低钙血症。在患者具有下列情况时,应对吡咯替尼的用药过程保持警惕:

1. 心脏基础疾病或特殊情况: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前期累积高剂量蒽环类治疗;

2.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

3. 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4. 同时使用2种或以上的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

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隆

· 吡咯替尼治疗期间,如患者发生LVEF明显下降,应根据剂量调整指导原则进行处理。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 本品治疗期间应避免合并使用CYP3A4强抑制剂、强诱导剂或中等诱导剂。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

· 建议育龄女性在接受吡咯替尼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至少8周内应采用必要的避孕措施。妊娠期间,本品仅在对母亲的潜在益处大于风险时才可以使用。

哺乳期妇女

· 建议哺乳期妇女在接受吡咯替尼治疗期间停止母乳喂养。

儿童用药:

· 目前尚无吡咯替尼用于18岁以下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

老年用药:

· 建议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应根据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在医师指导下慎用和调整用药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其他药物对吡咯替尼的影响:

· 吡咯替尼主要由CYP3A4酶催化代谢。

· 本品治疗期间,应避免合并使用CYP3A4强抑制剂。

· 本品治疗期间合并使用CYP3A4中等抑制剂时,建议下调吡咯替尼剂量至80mg。

· 本品治疗期间应避免合并使用CYP3A4强诱导剂。

· 本品治疗期间应避免合并使用CYP3A4中等诱导剂。

· 与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体外研究结果表明,吡咯替尼是P-糖蛋白(P-gp)和BCRP转运蛋白的底物,吡咯替尼不是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和OATP1B3的底物。

 

【临床数据】

一、临床关键数据
吡咯替尼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主要临床研究结果如下: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治疗(PHOEBE试验)

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化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2.5个月,显著优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组的6.8个月。

客观缓解率(ORR)为67.2%,疾病控制效果良好。

新辅助治疗研究

与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用治疗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显著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tpCR),为后续手术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一线治疗数据

对于未接受过抗HER2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方案显示出显著的PFS获益。

二、疗效特点

· 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时间: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吡咯替尼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

· 改善病理完全缓解率: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吡咯替尼治疗还显著提高了总体病理完全缓解率,这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三、安全性

· 腹泻:腹泻是吡咯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通常可通过对症治疗和剂量调整进行管理。

· 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血液系统异常等,多数为轻至中度,可通过暂停给药、降低剂量或对症治疗进行缓解。

四、注意事项

· 在使用吡咯替尼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治疗。

· 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或停药。

· 对于特定患者群体,如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应谨慎使用吡咯替尼,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药代动力学】

吸收

· 健康受试者分别于高脂餐后及空腹状态下口服1次320mg吡咯替尼,较空腹状态,高脂餐后口服吡咯替尼使AUCo-升高约43%,Cmax升高约79%。低脂餐后口服吡咯替尼使AUC升高约23%,Cmax升高约39%。

分布

· 吡咯替尼可进入血细胞,相关物质全血/血浆浓度比在1.18-1.57之间。体外Caco-2细胞试验提示吡咯替尼具有低渗透性的特征,且在Caco-2细胞上具有显著外排作用。

消除

· 乳腺癌患者联合卡培他滨给药治疗时,每日400 mg吡咯替尼稳态下平均消除半衰期为18.2小时,平均清除率(CL/F)为141 L/h。

代谢

· 吡咯替尼主要被肝脏中CYP3A4酶催化代谢,主要代谢途径为0-去甲基吡啶(M1-2,SHR150980)、0-去甲基吡啶并羰基化(M2,SHR151468)、羰基化(M7-3,SHR151136)、双氧化并脱氢(M9-1、M9-2、M9-3和M9-9)和双氧化(M10-1)。

排泄

· 吡咯替尼主要以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形式通过粪便排泄。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1、本品联合卡培他滨,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既往未接受或接受过曲妥珠单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本品前患者应接受过蒽环类或紫杉类化疗。

2、本品与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合,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阶段未接受过抗HER2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

本品与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合,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吡咯替尼治疗过程中常见以下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胃肠道反应

腹泻发生率最高(96.9%),多为1-2级,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或水样便。3级以上腹泻需暂停用药并给予洛哌丁胺等止泻治疗,同时注意补液防止脱水。

恶心呕吐发生率约51.8%,可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等止吐药物控制。

皮肤反应

手足综合征发生率73.7%,表现为手掌和足底红肿、疼痛、脱皮。建议加强皮肤护理,使用润肤剂,避免摩擦和高温刺激。严重时需调整用药剂量。

皮疹发生率约27.8%,可局部使用激素类药膏缓解。

血液学毒性

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60.4%,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出现3-4级减少时应考虑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治疗。

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71.2%,必要时给予铁剂或输血治疗。

肝功能异常

ALT/AST升高发生率38.3%,多为轻度。出现3级以上升高或伴有胆红素升高时需暂停用药,并给予保肝治疗。

三、严重不良反应管理
以下严重不良反应虽发生率较低,但需立即干预:

重度腹泻

4级腹泻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必须永久停药并积极补液支持治疗。

肝毒性

ALT/AST>5倍正常值上限或伴有胆红素升高时提示严重肝损伤,需永久停药并专科处理。

心脏毒性

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可能进展为心功能不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暂停用药并进行心功能评估。

QT间期延长

尤其需警惕合并低钾、低镁血症患者的心律失常风险,用药前应纠正电解质紊乱。

四、临床使用建议
用药前评估

必须确认HER2阳性状态

基线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治疗期间监测

每2-4周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定期评估LVEF(每3个月或出现症状时)

密切观察排便情况,早期发现腹泻征兆

剂量调整原则

根据不良反应分级及时调整用药

3级非血液学毒性或4级血液学毒性需暂停用药

毒性恢复至≤1级后可考虑减量续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需个体化调整剂量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育龄期女性治疗期间需严格避孕

1.适用前提:本品应在有抗肿瘤药物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开始使用。

HER2(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检查项目之一)检测

· 在使用本品治疗前,应使用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进行HER2状态的检测。吡咯替尼仅可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2.推荐剂量

· 吡咯替尼推荐剂量为400mg,每日1次,餐后30分钟内口服,每天同一时间服药。连续服用,每21天为一个周期。如果患者漏服了某一天的吡咯替尼,不需要补服,下一次按计划服药即可。

· 当与卡培他滨联用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时;当与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用治疗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时,有关曲妥珠单抗及多西他赛用药的详细信息,请参见曲妥珠单抗及多西他赛的现行药品说明书

 

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剂量调整

· 本品治疗期间应避免合并使用CYP3A4强抑制剂。吡咯替尼治疗期间应避免合并使用CYP3A4强诱导剂或中等诱导剂。

3.特殊人群的使用

·儿童患者:不推荐18岁以下患者使用。

·老年患者:建议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应根据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在医师指导下慎用和调整用药剂量。

·肝功能不全患者: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应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吡咯替尼。

腹泻

· 腹泻是吡咯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经过对症治疗、暂停用药或下调药物剂量,绝大多数的腹泻可得到控制。

· 吡咯替尼治疗期间患者应关注排便性状和频率的变化,发现大便不成形时,尽早开始抗腹泻治疗。如出现3级腹泻、或1~2级腹泻伴并发症(≥2级的恶心、呕吐、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便血、脱水或肾损伤)时,患者应立即暂停吡咯替尼并联系医师,在医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对症治疗。

肝脏功能异常

· 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暂停或调整吡咯替尼剂量,多数经暂停或调整剂量后均可恢复。观察到2例(0.5%)患者发生吡咯替尼/卡培他滨所致的肝损伤。

· 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暂停或调整吡咯替尼剂量。

· 如果发现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应中止治疗。中、重度肝功能不全可能面临肝脏毒性风险,不推荐使用。

皮肤反应

· 手足综合征(手掌和足底红肿疼痛、水疱或皮疹)是吡咯替尼和卡培他滨的常见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如果发生手足综合征,患者应加强日常皮肤护理,使用润肤霜或润滑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避免压力或摩擦,在医师指导下可使用皮肤外用药对症治疗。如发生2级或以上皮肤不良反应,应根据剂量调整指导原则进行处理。

血液学不良反应

· 使用吡咯替尼前患者应进行血常规检查,治疗期间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

QT间期延长

· 在开始使用吡咯替尼前,应纠正患者的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或低钙血症。在患者具有下列情况时,应对吡咯替尼的用药过程保持警惕:

1. 心脏基础疾病或特殊情况: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前期累积高剂量蒽环类治疗;

2.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

3. 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4. 同时使用2种或以上的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

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隆

· 吡咯替尼治疗期间,如患者发生LVEF明显下降,应根据剂量调整指导原则进行处理。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 本品治疗期间应避免合并使用CYP3A4强抑制剂、强诱导剂或中等诱导剂。

相关药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