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妥昔单抗(Zynlonta)中文说明书

郎妥昔单抗(Zynlonta)中文说明书

温馨提示

外包装仅供参考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用名称:郎妥昔单抗、辛隆塔、Zynlonta、loncastuximab

药品规格:10mg/瓶/盒

生产厂家:ADC Therapeutics

功能主治:
朗妥昔单抗(Zynlonta)主治:用于治疗经过至少两次或多次系统治疗线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成人患者,包括未另行规定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低级别淋巴瘤和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引起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朗妥昔单抗.jpg

郎妥昔单抗(Zynlonta)详细信息
【基本信息】
·通用名称:郎妥昔单抗
·商品名称:辛隆塔(Zynlonta)、loncastuximab
·英文名称:loncastuximab
·规格:10mg/瓶/盒
·性状:白色至灰白色冻干粉。
·成分:活性成分:格菲妥单抗
     非活性成分:L-组氨酸、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L-甲硫氨酸、D-蔗糖、聚山梨酯 20。 
·储存条件:在2°C至8°C(36°F至46°F)的温度下冷藏保存在原纸箱中,以防光线照射。超过纸箱上显示的有效期后请勿使用。不要冻结。不要摇晃。
·有效期:24个月

【适应症】
· 适用于治疗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列全身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成年患者,包括未明确说明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低度恶性淋巴瘤和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
 
【用法用量】
一、推荐剂量
· 剂量计算:基于患者体重和规定剂量计算总剂量(mg)。对于BMI ≥35 kg/m²的患者,使用调整后的体重(ABW)计算剂量。
· 给药方式:朗妥昔单抗作为静脉输注给药,每个周期(每3周)的第1天输注30分钟。
二、剂量调整与延迟
1.血液学不良反应:
· 中性粒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1 x 109/L或更高。
· 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000/mcL时,应暂停使用,直至血小板计数回升至50,000/mcL或更高。
2.非血液学不良反应:
· 水肿或渗出:发生2级或以上水肿或渗出时,应暂停使用,直至毒性降至1级或以下。
· 其他不良反应:发生3级或以上其他不良反应时,应暂停使用,直至毒性降至1级或以下。
三、用药前准备
· 药物配制:使用无菌水注射液(USP)2.2 mL重新配制朗妥昔单抗冻干粉。配制后的溶液应立即使用,如未立即使用,则存储在无菌注射器中,并丢弃瓶中未使用的部分。
· 药物稀释:将计算好的剂量体积的朗妥昔单抗溶液加入50 mL含有5%葡萄糖注射液(USP)的输注袋中,轻轻颠倒混合,避免摇晃。如未立即使用,则稀释后的输注溶液可在2°C至8°C(36°F至46°F)条件下冷藏保存最多8小时,之后应丢弃,不可冷冻。
四、注意事项
· 在使用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调整给药剂量、延迟给药或中断治疗。
· 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指导,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不良反应】
一、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20%)
血小板减少症、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高血糖、转氨酶升高、疲劳、低白蛋白血症、皮疹、水肿、恶心、肌肉骨骼疼痛。
二、严重不良反应
· 血液学不良反应: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或出血,需暂停用药直至指标恢复。
· 水肿和渗出:可能发生严重的水肿和渗出,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 感染:可能发生严重的感染,包括败血症和肺炎,有致死风险。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
· 皮肤反应:可能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如光敏反应、剥脱性皮炎和斑丘疹等。需避免阳光直射,并密切关注皮肤变化。
三、其他不良反应
还可能发生其他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腹泻、腹痛、呕吐、便秘等)、呼吸困难、上呼吸道感染等。这些反应多数为轻度至中度,但也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注意事项
· 在使用朗妥昔单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患者在使用期间应避免阳光直射,以减少皮肤反应的风险。
总之,朗妥昔单抗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但多数为轻度至中度。通过定期监测和及时处理,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如有任何疑虑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积液和水肿: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外周水肿或全身水肿等情况,尤其是症状发展或恶化时,应考虑进行诊断性成像检查。若出现 2 级及以上的水肿或积液,需暂停用药,直至毒性反应降至 1 级或更低,并采取适当的医疗管理措施。
2.骨髓抑制: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细胞计数,因为该药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骨髓抑制情况。根据血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暂停、降低剂量或停止用药,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感染:要留意患者是否有感染迹象,及时进行治疗。对于 3 级或 4 级感染,应暂停用药直至感染消退。由于可能发生致命和严重感染(包括机会性感染),因此需高度警惕。
4.皮肤反应: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新的或恶化的皮肤反应,如光敏反应等。对于严重(3 级)皮肤反应,需暂停用药直至症状缓解。建议患者尽量减少或避免阳光直射,包括透过窗户的阳光,并采取穿防晒衣、使用防晒霜等防护措施。若出现皮肤反应或皮疹,可考虑咨询皮肤科医生。
5.胚胎 - 胎儿毒性:基于其作用机制,该药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需告知孕妇胎儿的潜在风险,并建议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治疗期间及最后一次用药后 10 个月内、有女性伴侣且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在治疗期间及最后一次用药后 7 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特殊人群用药】
一、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和男性
· 生育能力:男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7个月内应使用有效避孕措施。
· 孕妇:孕妇禁用朗妥昔单抗,因其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
· 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不应哺乳。
二、儿童和青少年
· 尚未确定本品在 18 岁以下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老年人
· 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使用朗妥昔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年轻患者相似,但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四、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 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中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使用尚未研究。
· 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60mL/min)无需调整剂量,但更低肌酐清除率患者的使用尚未研究。

【药物相互作用】
一、主要相互作用概述
朗妥昔单抗中的小分子部分SG3199主要通过P-糖蛋白(P-gp)进行转运,但不抑制或诱导主要的细胞色素P450(CYP)酶。因此,预期它不会与通过这些酶代谢的药物产生显著的相互作用。
二、具体相互作用分析
1. 对CYP酶的影响
· SG3199在临床相关浓度下,不会抑制CYP1A2、CYP2A6、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或CYP3A4/5的活性。
2. 对转运蛋白的影响
· SG3199是P-gp的底物,但并非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或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的底物。
· 尚未评估朗妥昔单抗对P-gp、BCRP、OATP或其他转运蛋白的抑制作用或诱导作用。
三、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尽管SG3199不太可能与CYP酶代谢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但由于它是P-gp的底物,因此理论上与P-gp抑制剂或诱导剂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影响朗妥昔单抗的暴露量。然而,目前尚缺乏具体的研究数据来支持这一观点。

【临床数据】
一、临床试验概况
· 试验名称:LOTIS-2
· 试验类型:开放标签、单臂临床试验
· 受试者:145名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包括至少接受过两种前期系统性治疗的患者
· 主要入组标准:
· 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总胆红素)在一定范围内
· 肌酐清除率≥60 mL/min
二、给药方案
· 初始剂量:0.15 mg/kg,每3周一次,持续两个周期
· 后续剂量:0.075 mg/kg,每3周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三、临床试验结果
1. 疗效
· 中位治疗周期数:3个周期(范围:1至15个周期)
· 接受3个或以上周期治疗的患者比例:58%
· 接受5个或以上周期治疗的患者比例:34%
2.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20%的患者发生)
血小板减少症、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高血糖、转氨酶升高、疲劳、低白蛋白血症、皮疹、水肿、恶心、肌肉骨骼疼痛、
(2)严重不良反应
· 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2%的患者发生):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肺炎、水肿、胸腔积液和败血症
(3)导致治疗永久停药的不良反应
· 最常见的原因(≥2%的患者发生):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水肿和积液
(4)导致剂量减少的不良反应
· 最常见的原因(≥4%的患者发生):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5)导致治疗中断的不良反应
· 最常见的原因(≥5%的患者发生):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水肿
四、特殊注意事项
· 胚胎-胎儿毒性:朗妥昔单抗可导致胚胎-胎儿损害,因此孕妇禁用。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治疗期间及最后一次给药后7个月内应使用有效避孕措施。
· 老年患者:在临床试验中,55%的受试者年龄≥65岁,14%的受试者年龄≥75岁。这些老年受试者与年轻受试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五、结论
朗妥昔单抗在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于特定患者群体(如孕妇、老年患者)应给予特别关注。

【药代动力学】
· 药物暴露:在推荐剂量下,患者接受第2周期治疗时,以及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状态时,其血液中的药物浓度(Cmax)和药物总量(AUC)都会比首次给药时有所降低。
· 达到稳态:药物需要在体内积累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这个时间大约为105天。
· 分布与清除:药物在体内分布广泛,可以到达多个组织。同时,药物会被身体逐渐清除,清除率会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药物的半衰期较长,约为20.8天,意味着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
· 代谢与排泄:药物的大分子部分会被身体分解成小分子,而小分子部分的排泄途径尚未明确。预计通过肾脏排泄的很少。
· 特殊人群:不同年龄、性别、种族、体重和体能状态的患者,其药物代谢情况大致相似。但对于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可能会有所不同,特别是肝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药物暴露量增加。

适用于治疗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列全身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成年患者,包括未明确说明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低度恶性淋巴瘤和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

一、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20%)
血小板减少症、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高血糖、转氨酶升高、疲劳、低白蛋白血症、皮疹、水肿、恶心、肌肉骨骼疼痛。
二、严重不良反应
· 血液学不良反应: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或出血,需暂停用药直至指标恢复。
· 水肿和渗出:可能发生严重的水肿和渗出,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 感染:可能发生严重的感染,包括败血症和肺炎,有致死风险。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
· 皮肤反应:可能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如光敏反应、剥脱性皮炎和斑丘疹等。需避免阳光直射,并密切关注皮肤变化。
三、其他不良反应
还可能发生其他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腹泻、腹痛、呕吐、便秘等)、呼吸困难、上呼吸道感染等。这些反应多数为轻度至中度,但也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注意事项
· 在使用朗妥昔单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患者在使用期间应避免阳光直射,以减少皮肤反应的风险。
总之,朗妥昔单抗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但多数为轻度至中度。通过定期监测和及时处理,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如有任何疑虑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

一、推荐剂量
· 剂量计算:基于患者体重和规定剂量计算总剂量(mg)。对于BMI ≥35 kg/m²的患者,使用调整后的体重(ABW)计算剂量。
· 给药方式:朗妥昔单抗作为静脉输注给药,每个周期(每3周)的第1天输注30分钟。
二、剂量调整与延迟
1.血液学不良反应:
· 中性粒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1 x 109/L或更高。
· 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000/mcL时,应暂停使用,直至血小板计数回升至50,000/mcL或更高。
2.非血液学不良反应:
· 水肿或渗出:发生2级或以上水肿或渗出时,应暂停使用,直至毒性降至1级或以下。
· 其他不良反应:发生3级或以上其他不良反应时,应暂停使用,直至毒性降至1级或以下。
三、用药前准备
· 药物配制:使用无菌水注射液(USP)2.2 mL重新配制朗妥昔单抗冻干粉。配制后的溶液应立即使用,如未立即使用,则存储在无菌注射器中,并丢弃瓶中未使用的部分。
· 药物稀释:将计算好的剂量体积的朗妥昔单抗溶液加入50 mL含有5%葡萄糖注射液(USP)的输注袋中,轻轻颠倒混合,避免摇晃。如未立即使用,则稀释后的输注溶液可在2°C至8°C(36°F至46°F)条件下冷藏保存最多8小时,之后应丢弃,不可冷冻。
四、注意事项
· 在使用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调整给药剂量、延迟给药或中断治疗。
· 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指导,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1.积液和水肿: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外周水肿或全身水肿等情况,尤其是症状发展或恶化时,应考虑进行诊断性成像检查。若出现 2 级及以上的水肿或积液,需暂停用药,直至毒性反应降至 1 级或更低,并采取适当的医疗管理措施。
2.骨髓抑制: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细胞计数,因为该药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骨髓抑制情况。根据血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暂停、降低剂量或停止用药,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感染:要留意患者是否有感染迹象,及时进行治疗。对于 3 级或 4 级感染,应暂停用药直至感染消退。由于可能发生致命和严重感染(包括机会性感染),因此需高度警惕。
4.皮肤反应: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新的或恶化的皮肤反应,如光敏反应等。对于严重(3 级)皮肤反应,需暂停用药直至症状缓解。建议患者尽量减少或避免阳光直射,包括透过窗户的阳光,并采取穿防晒衣、使用防晒霜等防护措施。若出现皮肤反应或皮疹,可考虑咨询皮肤科医生。
5.胚胎 - 胎儿毒性:基于其作用机制,该药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需告知孕妇胎儿的潜在风险,并建议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治疗期间及最后一次用药后 10 个月内、有女性伴侣且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在治疗期间及最后一次用药后 7 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相关药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