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肺癌后,除了分期检查,为什么医生总强调要做基因检测?”这是许多患者和家属的困惑。2025年《中国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更新,给出了明确答案——基因检测已从“可选项目”升级为“核心刚需”,其结果直接影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选择,甚至决定能否参与前沿临床试验。 2025 CSCO指南:基因检测的三大关键更新 肺癌治疗的精准化,依赖于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深度解析。2025年指南针对不同分期患者的基因检测推荐进行了系统性调整,核心变化集中在以下三类人群:
可手术I-III期患者:早期术后防复发, 检测范围扩大
不可手术III期及IV期患者: 晚期治疗“精准锁靶”,新增罕见突变检测 所有分期限制:检测基因“扩容”, 覆盖更多治疗场景 基因检测的三大核心价值:从“经验治疗”到“精准制导”
基因检测的意义,远不止“找突变”。它能像“分子显微镜”一样,揭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为治疗决策提供三大关键支撑:
靶向药的出现,将部分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12个月延长至3年以上。但靶向药并非“万能钥匙”,需匹配特定基因突变。指南明确: EGFR突变(如19del/L858R):IB-IIIA期术后患者使用奥希替尼辅助治疗,4年无病生存率(DFS)达80%,较安慰剂组(59%)提升显著(HR=0.41)[1]; ALK融合:IB-IIIA期术后患者接受阿来替尼治疗,DFS较化疗组延长超2倍,复发风险降低76%[2]; 晚期患者:EGFR突变患者使用三代TKI(如奥希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达18.9个月,ALK融合患者使用二代ALK抑制剂的PFS超34个月。 约30%的肺癌患者无驱动基因突变,此时免疫治疗成为核心选择。而PD-L1表达水平是预测免疫疗效的关键指标: PD-L1高表达(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PS≥50%):单药免疫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的5年生存率可达31.9%(KEYNOTE-024研究)[3];
PD-L1低表达或阴性:需联合化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如“免疫+化疗”方案),以提高客观缓解率(ORR)。
2025年指南特别强调:PD-L1检测应与基因检测同步进行,避免因单一检测延误治疗。
肺癌中约15%的突变属于罕见靶点(如HER2突变、MET14外显子跳跃、NTRK融合等),虽发生率低,但已有针对性药物获批或进入临床试验。例如: HER2突变:德曲妥珠单抗(ADC药物)对HER2阳性晚期肺癌显著有效; MET14外显子跳跃:赛沃替尼治疗MET突变患者提供希望; NTRK融合:拉罗替尼治疗NTRK融合患者的ORR高达79%。 指南指出:即使初诊未发现常见突变,也应通过高通量测序(NGS)筛查罕见靶点,为参与临床试验创造机会。 基因检测怎么做?三步走确保结果可靠 基因检测的质量直接影响治疗选择,需严格遵循规范流程: 1. 样本选择:优先组织,灵活替代 金标准: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的肿瘤组织(新鲜或石蜡包埋标本)。组织样本能提供最完整的肿瘤细胞信息,是检测的首选; 替代方案:若组织不足(如晚期无法手术患者),可采用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抽血获取)。ctDNA检测适合监测复发,但灵敏度略低于组织检测;
特殊部位:脑转移患者可检测脑脊液,胸水患者可检测积液,提高检测准确性。 2. 检测技术:NGS与PCR各有优劣 高通量测序(NGS):一次可检测50-100个基因,覆盖所有指南推荐靶点及罕见突变。缺点是费用较高,约1-2万元、耗时较长7-10个工作日、对样本量要求大; PCR/蛋白检测:仅覆盖EGFR、ALK等常见靶点,费用低(约1000元)、出报告快,适合初筛。 指南建议:初诊患者优先选择NGS进行全面检测,经济受限时可先用PCR检测常见靶点,再根据结果补充NGS。 3. 套餐选择:必检+可选,平衡需求与费用 医生会根据指南推荐确定“必检基因”(如EGFR、ALK、PD-L1),若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可加检HER2、MET、NTRK等罕见靶点。2025年指南特别提示:避免过度检测,以免增加患者负担。
写在最后
从“手术+化疗”的传统模式,到“基因检测+靶向/免疫”的精准治疗,肺癌治疗已进入“按图索骥”的新时代。2025年CSCO指南的更新,不仅强调了基因检测的必要性,更细化了不同分期患者的检测策略。对患者而言,确诊后尽早完成基因检测,相当于为治疗“绘制地图”——哪里有靶点、是否适合免疫、能否参与新药试验,都能一目了然。
记住:基因检测不是“额外花费”,而是“生命投资”。它可能为你打开靶向治疗的“绿色通道”,或为晚期癌症患者争取到临床试验的机会。具体检测方案,请务必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结合病情和指南推荐制定最优解。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2025年CSCO指南及公开临床试验,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参考文献
[1] Herbst RS, et al. Osimertinib in Resected EGFR-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20;383(18):1711–1723. DOI: 10.1056/NEJMoa2027071
[2]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e57a88e84303
[3] Reck M, et al. Five-Year Outcomes With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PD-L1 Tumor Proportion Score ≥ 50%. J Clin Oncol. 2021;39(21):2339–2350. DOI: 10.1200/JCO.21.00174
[4] 奥西替尼说明书
[5] 阿来替尼说明书
[6] 塞沃替尼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