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

一定不能留 乳腺癌手术一定等于切掉乳房么?

发布时间:2025-07-26 阅读:11 来源:本站


“我得了乳腺癌,是不是必须把乳房全切了?”这是乳腺癌患者最常问的问题之一。

很多患者一确诊,第一反应就是“切乳房”,仿佛“保乳”是天方夜谭。明确告诉大家:乳腺癌手术,“切乳房”从来不是唯一选项,甚至不是首选——只要符合条件,保住乳房完全有可能!

很多人对保乳手术有误解,觉得“保乳=留隐患”“切不干净”。但事实上,保乳手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方式之一。

事实上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如果能够接受术后放疗清除可能剩余的病灶的话,效果跟接受全切手术基本无异[1]

有的患者为了减少复发选择全切,有的患者为了美观选择保乳,都是可以的,这些都是每个人根据个体不同情况做出的选择。





先搞清楚:保乳≠“随便切一点”

很多人以为“保乳就是留个乳房样子,里面可能还有癌细胞”,其实不是。

现在的保乳手术,更像“精准拆弹”:医生会先通过超声、钼靶甚至核磁共振,把肿瘤的位置、大小摸得门儿清;手术时,先在乳房上做好标记,沿着肿瘤边缘外扩1-2厘米切一圈(相当于给肿瘤“画个安全圈”),确保切下来的组织边缘没有癌细胞(医学叫“切缘阴性”)。

切完肿瘤还不算完,医生还会做“前哨淋巴结活检”——通过注射示踪剂找到癌细胞最容易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如果这里没癌细胞,腋窝的大部队淋巴结就不用全切了,能少受不少罪。

不过保乳手术手术要求在保证切缘阴性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保留乳腺组织,对主刀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严格,手术难度大很多。





全切手术:简单粗暴,但“干净”

全切手术就直白了——把整个乳房(包括皮肤、乳头、乳晕和里面的腺体)都切掉,有的病情严重的还要切部分胸大肌(现在已较少采用)。

优点很明显:癌细胞赖以生存的“土壤”没了,复发风险理论上比保乳低。

但缺点也扎心,乳房没了,很多女性会陷入自卑,觉得自己“不完整”,不美观;手术创伤大,术后可能出现感染、积液,甚至胳膊肿得抬不起来(淋巴水肿)等等并发症。





哪些人适合保乳?哪些必须全切?

保乳不是“想保就能保”,有些情况下保乳手术在效果或者是美观条件不存在优势,选择保乳还是全切最好看下这几个条件:

肿瘤别太大:

一般要求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大概乒乓球大小)。要是肿瘤比拳头还大,切完乳房肯定塌陷严重,保乳效果不好。

位置别太“黄金”:

靠近乳头、乳晕的肿瘤,切的时候容易伤到乳腺导管(以后哺乳可能受影响),还可能影响乳头感觉,医生一般不建议保乳。

别“到处都是”:

如果乳房里有好几个病灶(多中心性癌),保乳很难切干净,全切更保险。

乳房够“大”:

乳房体积大的女性,切完肿瘤后剩下的组织多,更容易通过填充、修复维持形状,维持乳房的美观;小乳房切完更容易塌陷,不容易维持原来的性状。

你自己意愿

保乳后必须做放疗(照5周左右的射线),有些人怕麻烦或担心副作用,可能更适合全切,有的人为了保持美观宁愿进行放疗也要保乳,这些都是可以的[3]





保乳和全切,到底怎么选?

其实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关键是“适合自己”。

举个例子:

李女士:45岁的“完整”教师

李女士是市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45岁时总说“要把最好的年华献给学生”。去年春天批改作业时,她偶然摸到右乳外侧有个鹌鹑蛋大小的硬块,想到母亲曾患乳腺增生,她立刻请了假冲进医院。

钼靶和超声结果出来了:右乳外上象限2厘米的浸润性导管癌,边界清晰,无淋巴结肿大,更关键的是——只有一个孤立的病灶。“医生,我能保乳吗?”她攥着检查单,“我才45岁,女儿刚上大学,要是没了乳房……”

主刀医生指着影像图解释:“肿瘤在乳房边缘,离乳头3厘米远,直径2厘米,单发病灶,切缘阴性没问题。术后配合放疗,复发风险和全切差不多。”这句话像颗定心丸,李女士当场签字保乳。

手术当天,她看着医生沿着肿瘤边缘外扩1厘米切除组织,前哨淋巴结活检显示“阴性”,不用扫腋窝。术后放疗25次,她起初担心皮肤溃烂,没想到只轻微发红,涂点比亚芬就好了。

“现在复查第三次了,B超、核磁都没问题。”上周门诊复查时,她穿着米色针织衫,领口微微敞开,“学生们根本没发现我做过手术,前几天家长会,有个妈妈还夸我‘气质真好’。”

王阿姨:55岁的“重生”外婆

王阿姨退休五年,每天接送外孙女上下学去年秋天,她摸到左乳乳头下方有个硬疙瘩,以为是“老年乳腺增生”,拖了两个月才去医院。

检查结果像晴天霹雳:左乳内上象限4厘米的浸润性癌,乳头乳晕复合体受累,B超还扫出另外两个米粒大小的卫星灶。“保乳?风险太高了。”医生说,“肿瘤靠近乳头,切缘很难干净;三个病灶像三颗雷,保乳容易漏切。”

王阿姨怕自己“不完整”会影响孩子心里的“外婆形象”。“可健康更重要。”儿子握着她的手说。

最终,王阿姨选择了全乳切除+即刻乳房重建。医生从她背部取了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重建乳房。手术醒来时,她摸着平坦的左胸,反而松了口气:“至少没留隐患。”

术后三个月,她开始跟着社区阿姨跳广场舞。刚开始怕动作大了扯到伤口,慢慢地,她能抬高手臂转圈了。“现在穿薄衬衫,根本看不出哪边动过手术。”


最后想说

健康是底线,心态是关键
不管是保乳还是全切,目的都是“治病救命”。保乳的人别过度担心复发(规范治疗后复发概率并不高),全切的人也别自卑——现在乳房重建技术很成熟,能做出和原来差不多的形状;就算不重建,穿件合适的衣服,也没人能看出异样。

太多患者,一开始纠结“切还是保”,后来慢慢明白:比起“有没有乳房”,“能不能好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生命只有一次,选让自己安心、能坦然面对未来的方式,就是最好的选择。

(注:具体手术方案需由乳腺外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评估,本文仅为科普参考。)

参考文献:

[1] Blichert-Toft, M., Nielsen, M., Düring, M., Møller, S., Rank, F., Overgaard, M., & Mouridsen, H. T. (2008). Long-term results of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vs. mastectomy for early stage invasive breast cancer: 20-year follow-up of the Danish randomized DBCG-82TM protocol. Acta Oncologica,47(4),672681.https://doi.org/10.1080/02841860801971439

[2] Krag DN, Anderson SJ, Julian TB, et al.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Trial[J]. Surgery, 1993, 114(2): 205-210.

[3]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4年第1版)[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