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中文说明书

吡非尼酮中文说明书

温馨提示

外包装仅供参考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用名称:Esbriet

药品规格:200mg

生产厂家:美国Intermune

功能主治:
肺纤维化


吡菲尼酮.png

吡非尼酮使用说明书

【适应症】 

用于轻、中度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规格】 

200mg

【用法用量】 

本品按剂量递增原则逐渐增加用量,因空腹服用本品时,吡非尼酮在血液中浓度会明显升高,很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因而餐后服用为宜。

本品的初始用量为每次 200mg,每日 3 次,希望能在两周的时间内,通过每次增加 200mg 剂量,最后将本品用量维持在每次 600mg(每日 1800mg);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耐 受情况,若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对日光或紫外线灯的皮肤反应、肝功能酶学指标的显著改变和体重减轻等现象时,可根据临床症状减少用量或者停止用药,在症状减轻后,可再逐步增加给药量,最好将维持用量调整在每次 400mg(每日 1200mg)以上。

【儿童用药】

18 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尚未确立。

【老年用药】 

一般老年人的生理机能有所下降,且目前尚无专门在老年人中进行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故建议高龄患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不推荐孕妇或者可能怀孕的妇女应用吡非尼酮,因尚不清楚吡非尼酮对未出生婴儿的风险。在大鼠实验中,确认出现使怀孕周期延长或导致出生率低下,并有向胎儿转移现象出现。另外,在兔实验中,确认导致出现流产或早产现象。总之,在很多动物实验中都发生致畸现象。 

2、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吡非尼酮期间要避免母乳喂养。在大鼠实验中,可在母乳中检测到有药物分泌。哺乳期使用,会抑制新生儿的体重增加。

【不良反应】 

根据吡非尼酮国外资料,在参与安全性评价试验的 265 例受试者中,有 233 例 (87.9%)确认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光过敏症 137 例(51.7%)、食欲不振 61 例(23.0%)、胃部不适 37 例(14%)、恶心 32 例(12.1%)。有 120 例受试者出现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常,主要 异常为 53 例受试者的 γ 谷氨酰转肽酶(γ-GTP)升高(20.0%)。

1. 严重不良反应 

(1) 肝功能损害、黄疸(0.1%-1%):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的升高而出现的肝功能损害,甚至可能会发生肝功能衰竭,所以要认真进行定期的检查。确认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停止用药,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2)严重的过敏反应(超敏反应),如面部肿胀、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喘憋等。 

(2) 严重的光敏反应罕见,日光或紫外灯照射可致严重皮肤光敏反应,如水疱或明显的剥脱。在服药期间需尽量避开日光或紫外灯的照射。外出时需涂抹防晒乳、穿戴防晒的服饰,以避免四肢和头面部直接暴露于日光下。 

(3) 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频率不明):有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应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发现异常时,采取停止给药等措施。

2. 其他不良反应

出现以下不良反应时,应减量或停止给药等处理。

 

【禁忌】 

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的患者禁用;

重度肝病患者禁用; 

妊娠及哺乳期患者禁用; 

患有严重的肾病或需透析治疗者禁用;

需同时服用氟伏沙明者(一种治疗抑郁症或强迫性精神障碍的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1、请注意下列药物可影响吡非尼酮的治疗效果:

(1) 增加吡非尼酮不良反应的药物:环丙沙星、胺碘酮、普罗帕酮。 

(2) 降低吡非尼酮疗效的药物:奥美拉唑、利福平。 服用上述药物前请听取医生建议。

2、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事项

(1) 吡非尼酮与抗酸药 Mylanta II(主要含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合用,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不受影响。

(2) 吡非尼酮与 CYP1A2 强抑制剂氟伏沙明合用时,可导致明显药物相互作用,其清除率可显著降低。联合使用氟伏沙明 10 日,可使吡非尼酮 AUC0-∞增加约 6 倍。因此,吡非尼酮不应与 CYP1A2 中效或强效抑制剂联合使用。 (3) 吡非尼酮可被多种 CYP 酶(CYP1A2、2C9、2C19、2D6、2E1)所代谢,故与其他药物合用时,较易受其他药物所引发的 CYP 酶活性抑制或诱导的影响。

【药物过量】 

尚未见吡非尼酮药物过量中毒的临床病例。如发生大剂量中毒过量情况,除常用灌胃、催吐外,视病情由医生决定采用何种有效解毒措施。

【药代动力学】

1. 血药浓度 

(1) 空腹血药浓度据文献报道,成年健康男性空腹单次口服吡非尼酮 200mg、400mg 和 600mg。

(2) 重复给药 

12 例健康成年男性以逐渐增量法分别在早、午、晚三餐餐后重复口服吡非尼酮 200 mg、400 mg 和 600 mg,1 日 3 次,每个剂量均服用 6 日(给药第 1 日和第 6 日早、午给药、1 日 2 次),共计 18 日,各剂量在给药第 1 日和第 6 日的血浆药物浓度显示出了几乎相同的变化,给药第 1 日 的 Cmax、AUC 均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大。

2. 进食的影响 

存在6 例健康成年男性餐后和空腹单次口服吡非尼酮 400 mg 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和药代动 力学参数如下表所示。由于进食的影响,Cmax、AUC 明显降低,Tmax明显延迟。

【临床数据】

在三项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研究1、2和3)中,对IPF患者使用艾司布利特的疗效进行了评估。

研究1是一项为期52周的试验,比较IPF患者每天服用2403毫克的艾司布利特(n=278)与服用安慰剂(n=277)的疗效。研究2和研究3在设计上几乎完全相同。

研究1第52周的%FVC。对于肺功能的所有分类下降,使用艾司布利特的患者下降比例低于安慰剂组。研究2显示了类似的结果。52周,按预测FVC百分比变化的患者累积分布(研究1)。虚线表示下降≥10%或下降≥0%。FVC相对于基线的平均变化(毫升)

研究1、2和3中,与安慰剂相比,评估了艾司布利特的生存期,作为支持主要终点(FVC)的探索性分析。在不考虑死亡原因和患者是否继续治疗的情况下,在研究期间和有效随访期间评估全因死亡率。全因死亡率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贮藏】密封保存。

【有效期】36 个月。

用于轻、中度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根据吡非尼酮国外资料,在参与安全性评价试验的 265 例受试者中,有 233 例 (87.9%)确认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光过敏症 137 例(51.7%)、食欲不振 61 例(23.0%)、胃部不适 37 例(14%)、恶心 32 例(12.1%)。有 120 例受试者出现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常,主要 异常为 53 例受试者的 γ 谷氨酰转肽酶(γ-GTP)升高(20.0%)。

1. 严重不良反应 

(1) 肝功能损害、黄疸(0.1%-1%):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的升高而出现的肝功能损害,甚至可能会发生肝功能衰竭,所以要认真进行定期的检查。确认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停止用药,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2)严重的过敏反应(超敏反应),如面部肿胀、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喘憋等。 

(2) 严重的光敏反应罕见,日光或紫外灯照射可致严重皮肤光敏反应,如水疱或明显的剥脱。在服药期间需尽量避开日光或紫外灯的照射。外出时需涂抹防晒乳、穿戴防晒的服饰,以避免四肢和头面部直接暴露于日光下。 

(3) 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频率不明):有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应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发现异常时,采取停止给药等措施。

2. 其他不良反应

出现以下不良反应时,应减量或停止给药等处理。

本品按剂量递增原则逐渐增加用量,因空腹服用本品时,吡非尼酮在血液中浓度会明显升高,很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因而餐后服用为宜。

本品的初始用量为每次 200mg,每日 3 次,希望能在两周的时间内,通过每次增加 200mg 剂量,最后将本品用量维持在每次 600mg(每日 1800mg);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耐 受情况,若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对日光或紫外线灯的皮肤反应、肝功能酶学指标的显著改变和体重减轻等现象时,可根据临床症状减少用量或者停止用药,在症状减轻后,可再逐步增加给药量,最好将维持用量调整在每次 400mg(每日 1200mg)以上。

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的患者禁用;

重度肝病患者禁用; 

妊娠及哺乳期患者禁用; 

患有严重的肾病或需透析治疗者禁用;

需同时服用氟伏沙明者(一种治疗抑郁症或强迫性精神障碍的药物)。